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记之留园 |
[游记]苏州游记之留园 |
2008-06-27 sina.com.cn |
接上文苏州游记之——寒山寺 留园,坐落在苏州阊门外,笔者前面提到过“我们所熟知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古典四大园林,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请详见姑苏——静谧的天堂)。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后归里,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州,在阊门外一处住宅旁扩建营造了这座园林,“以板舆倘徉其中,呼朋啸饮,令童子歌商风应苹之曲”,园巾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可谓奇观。咸丰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后人称之为东园(徐氏有东、西二园,西园后来被其子徐溶舍宅为寺,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西园戒幢律寺)。 园中有花有竹,池水清澈,山石耸立,又有亭台廊榭。园内有堂,名曰后乐堂,环以走廊,宏立不俗。堂侧有土山一座,山上多古老树木,又广搜奇石,从湖州运来宋代花石纲遗物瑞云等五峰,置于园内,瑞云峰高5米多,耸立于土山之上,妍巧而甲江南,并请叠石高手周秉忠在堂后叠石屏作普陀、天台诸峰,高约5米,阔约30米左右,玲珑峭削,没有人工斧凿痕迹,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横披画。明末,园林逐渐衰败,清初期,更为衰败。后相传重建于陈氏,但又屡屡易主。至乾隆四十四年(公元l779年),因次年皇帝南巡要到苏州,地方官吏为迎接圣驾光临,就把瑞云峰移到了织造府皇帝住的行宫花园中(今苏州市第十中学)。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园归苏州东山人刘恕(号蓉峰)所得。刘曾在广西先后任过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刘得到这个园林后,花了五年时间修葺和扩建,使之面目一新。堂宇轩豁,廊庑周环,藏书有室,留宾有馆,岩洞奥而旷,池沼缭而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又以其中白皮松居多,取名寒碧庄。园中建筑有传经堂、还读馆、卷石山房、明瑟楼、听雨楼、寻真阁、绿荫轩、曲谿褛、掬月亭、含青楼、垂杨池馆、个中亭、餐秀轩、半野草堂、揖峰轩等。刘恕爱石成癣,聚奇石十二峰于园内,名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云、印月、猕猴、鸡冠、拂袖、仙掌、干霄。嘉庆七年(公元l802年),请好友昆山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今藏上海博物馆),并自号为一十二峰啸客。园有内园、外园之分,内园即刘恕住宅部分(今留园大门至停车场之间),外园即园林部分。道光三年(公元l823年),园林对外开放,来游者无虚日,轰动一时。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后,逐渐荒废。 同治十二年(公元l873年),园为常州盛康(号旭人)所购得。盛康为退休官僚,曾任庐州、宁国知府和浙江杭嘉湖兵备道、按察使等职,其子盛宣怀是清廷重臣和洋务派先锋。盛康购得园林后大加修葺,于光绪二年(公元l876年)落成。其时,园内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比昔日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百姓俗呼为“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刘”与“留” 抗日战争时期,留园经日军蹂躏,“尤栋折榱崩,墙倾壁倒,马屎堆积,花木萎枯,玲珑之假山摇摇欲坠,精美之家具搬取一空”。抗战胜利后,留园又成为国民党部队驻军养马之所,据说当时被糟蹋至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于l953年拨款进行整修,次年元旦对外开放。1961年3月被国务院首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于2007年5.1假期期间有缘得见留园的神韵,实乃幸事! 门口 这就是瑞云峰(请忽略人物形象) 院内竹风荡漾,在微风中沙沙作响,诗意无限 院内也有盆景,也有一方艺圃,如同拙政园一般,此松让我联想到了黄山松,虽无黄山松傲骨迎风,却也一样姿态挺拔、张持自如。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c11e09010007r3#kx592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