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7-6-20 远古的人们选择了物丰水美、气候温和的滇中坝子,作为他们生息繁衍的理想之地。当他们在这里打磨石器、渔猎动物、烧制陶器的时候,谁会想到这些日积月累的贝壳,会成为孕育古滇历史文化先河的一个源头。 时光流转到春秋战国时期,一支远征云南的楚国大军在这里建立了云南史上第一个王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李家山两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85座连绵的古滇国贵族墓葬群、数千件精湛的青铜器,还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千古之谜……原本偏安滇中高原水乡一隅的江川在世人面前变得瞩目起来,它背靠两个湖,脚踏一个古王国,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宇间却气宇非凡。 文化立县,文化兴县,今天的江川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可幸的是,在“江川古滇国文化园”的蓝图中,它没有完全把历史浓缩为再造的宫阙,而是选择溶解于自然,大大方方地敞开一派湖光山色,让人们在既不铺陈、又不拥挤的悠游中,去解读历史的大课题。 在江川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区域中,“江川八景”以灿烂的青铜文化、悠久的人文资源为经,以珍贵的湖泊山水自然景观、丰富奇特的渔文化、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为纬,为旅者编织了一个随时都可闯入的山水大梦。 抚仙湖畔的“八景”中,有滇中惟一的湖心岛、有“一村辖两湖”的天然奇观、有明星鱼洞“车水捕鱼”和沿湖“香把捕鱼”的绝技,更有媲美沿海城市的阳光沙滩、海滨休闲风情。从远古到现实的快乐,在这“江川八景”所折射出的“渔文化”和“青铜文化”中韵味悠长。 明星鱼洞恋上“车水捕鱼” 在明星村的青龙山和白虎山下,有许多遮天蔽日的老榕树,向着湖、盘着根、舒展着绿色的羽翼,营造出一个清凉世界。沿着榕树排开,是湖岸石壁之下百余个泉眼滋养起来的鱼洞,从山崖底部通向湖中,其中有两眼叫“瓦利格”、“鸟锯子”的“龙洞”颇负盛名。如今,不少鱼洞里安放着手拉龙骨水车,游人可亲身体验“车水捕鱼”的绝活,这是抚仙湖边的渔民们利用 鱼逆流竞游、喜爱洁净清水的特性创造的一种奇特而又有效的捕鱼方法。“人力水车”激起汩汩清流,现代人被古朴的渔家风情感染,好奇着能否与某条“上当”的小鱼不期而遇。 现在,明星鱼洞景观已有很大改变。沿湖边建盖了数十家鲜鱼餐厅,并修建了停车场,开辟了细沙绵延的游泳沙滩,备有水上单车供游客乘兴出航。餐厅尽头立有一座标志性牌坊建筑,上书“明星鱼洞”四字。每家餐厅门外杨柳青青,湖风徐徐,游客到此食鱼,虽不再似从前那般在湖边架起三块石头,支上铜锣锅煮鱼来吃,但仍是地地道道的民间吃法。 云胜景寻访云中庙宇 碧云寺,在县城北约30公里之翠峰乡明星村碧云山上。碧云山与下村山、老鹰窝山并列,三山翠绿倒影入湖,乃“山山水水绿如碧,群峰叠翠矗青云”。史载碧云寺建于明清,不过匾额是现代人的手笔。黑底金字的“碧云寺”飞龙舞凤,“武当别院”写得方正谨严。庙观合一,佛道并举。一顺排开的庙堂为不同信仰的人塑造出不同的偶像。不过,这里的庙宇没有严整豪壮的布局,也不显得寂静神秘,倒有一派贴近世生的祥和与安宁。观中有一副长联说得特别有意思: 谋人财害人命奸盗邪淫任你烧香也无益 忠于国孝于亲清正廉明见神不拜又何妨 碧云山左有洪钟石,以手拍击,声如洪钟;山右有石棚,怪石林立;山内有天生石一道,石壁上有天生观音。碧云寺外有栈道,通向碧云龙门。山道很险,险而有味。登完曲折迂回的石阶小道,穿过南悬门、老鹰嘴等三处暗道之后,便可踏上碧云山的最高点--莲花峰。凭栏而立,极目远眺,山前的抚仙湖风光,山后的碧云水库及四周起伏的山峦景色尽收眼底。距莲花峰不远处的半山腰至今有清泉一塘,泉水清清,聚而不流,久旱不涸,供万人庙会用之而不竭,称之“灵漱一塘”,当地群众称之为“仙水’。两百多年来,这里四时游人不断,每逢鱼汛季节,观山游水、赏景食鱼的宾客络绎不绝。每逢“三月三”盛会,邻县四乡的群众都相邀结伴涌上山,只要有百尺空隙之地,人群就围成圆圈,观看一组组戏班、乡班演出的各种富于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和历史题材的戏剧,煞是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