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游记攻略苏州也能人文游-参观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
[游记]苏州游记攻略苏州也能人文游-参观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
2007-07-28 cnzozo.com |
冲着贝律铭大师远播的声名,去参观了苏州博物馆。与其说是去看展馆内的展品,倒不如说把贝大师设计的展馆当成了一件作品来赏析。华人中名气最当当响的建筑大师莫过于贝律铭,所以他的作品也最吸引中国人的眼球。他的设计,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实用建筑,更可谓是一件艺术品。幸好贝老是苏州人,也只有苏州请得动他老人家。否则,恐怕就得花大价钱跑卢浮宫去品真迹了。苏州博物馆果真设计独特,没让我白走一回。白与标准灰两色的和谐搭配,菱形、方形等几何图案的完美结合,简洁得体却又不失大方气度。不愧为大手笔!借助原景,糅合了人造景,使得从馆内任何角度望出去,都自成一道风景。也许这就是常说的借景吧?据说,馆内新栽的树,都是贝老亲手挑选,树姿形态各异,以歪脖子为上品,呵呵:)恐怕是笑言。窃以为博物馆整体风格贴近日式,灰白色调,毫不张扬,但富有层次感的墙体设计,令人过目难忘。大师之所以被称其为大师,是因为他们考虑周详,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落下。做一趟二道贩子,贩卖一下专业人士东哥的知识。贝老的用石借鉴了明代风格的片石造型,水归水、石归石,前景为水、背景为石。而清代则擅长将那种镂空的石头摆放于水中央造景。 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入口处的大厅,厅门由两边半圆造型而成,相当普通的几何图形,比例适当,甚是养眼。总觉得厅里的吊灯似曾相识,东哥一语点醒梦中人。与庙里的游灯有那么丁点儿的相像,不同之处在于选材,旧材质被现代感极强的不锈钢取而代之了。房顶很是独特,分内外两层:外层玻璃材质,可遮风挡雨;内层由木条隔开,造型美观,既可透射进阳光,又减少了室内的暴晒。 馆内部分落地窗,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色薄纱状窗布,窗外摇曳生姿的细竹,让人错觉仿若置身于日式建筑。 特地参观了一下这里的厕所。东哥东嫂给我扫了盲,说是馆内引用了国外横出水方式的抽水马桶。馆内的藏品算不上丰富,许多展品还是上博、南京博物馆的交换展品。好在,展品陈列按历史时代展出,便于了解。展柜内部控制温度湿度,以保护文物不受损。不少展品乃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史前陶器、五代、北宋、明代的文物居多。当然到了东吴之地,四大才子的书画不可不睹。唐寅该是名声在外。 在苏州博物馆还真是开了眼界,诞生了n多第一次。第一次见到如此豪华的舍利塔,第一次见到藏经箱,第一次见识了原来洒上炸药、放个爆竹,还能成画;原来扎一扎杂草烂枝,拼一拼、装一装,就成了幅大气的“宽频式”水墨画。。。还现学现卖了什么玉璜跟玉环的区别。难怪先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来驴友总会有见多识广的那一天,哈哈~博物馆连着忠王府,听游客说那里原是老博物馆,现在我们看到的贝律铭版的是近来后建的。顺带上忠王府转了转,起初以为里边儿不大,就随性地乱走。不久便知晓了什么叫王府,不能当私家小花园逛。心想,这诺大地方,日头里晃几圈尚可,夜深人静时,还真不敢四处乱窜,黑灯瞎火的,摔进枯井都没人理。霎那间感悟到“一入豪门深似海”,古时的大家闺秀比农家女受熬煎丫多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不是同坐监无二吗? 王府里有忠王召集军事大臣的会议堂,同时也有西式礼拜堂,倒是头一次所见。 有间戏台,因亦是初次相见,所以我也说不上它是否够气派。戏台子和宾客落座的地方,格局皆四四方方,不算讨喜、倒也不落伍,挺实用的。只是想象不出当年王府的热闹非凡。。。 d2,交通不便,叫了辆“三卡”(94网络上贴出来的那种叁个轮子的小卡),“嘟嘟嘟~”笃到太湖新天地。虽说是阴天,可紫外线颇为毒辣,刺激得双眼涨得酸痛。或许大白天的,嗜酒的老外们都回家睡大觉去了,整个开放式公园几乎可以掰着手指头数出有几个人。 东哥东嫂带上了我的小侄子一起游玩,乐趣横生呐~短短两天,摸清了他的脾气,给他取了个号,曰“好奇宝宝”。他是见什么玩儿什么、玩儿什么咬什么、咬什么扔什么。别看他不怎么长肉,力气可大着,一个大人是管不住他滴。 太湖边上,拍了拍照片,荡了荡秋千,混混日子就到午饭时间了。对整个苏州的印象是道路比较干净整洁,不污染眼睛。新区狮山路上高楼渐渐多起来,香格里拉建成之后,大概会是那儿数一数二的高档酒店吧?上次和赵老大去苏州拜访客户的时候就觉得,工业区的规划人性化了。厂房周围的绿化率蛮高的,道路宽敞平坦。 苏州不小,景点不少,等到成为有车一族,再驾车自助游吧,一定会更尽兴。 (馆内园景)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jiangsu/suzhou/2007/note0401_21229.shtml3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