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虎丘风景区调查 2006-12-29 10:28:27 大中小 英师0511 丁雯 题记:吴趋自古说清嘉,土物真堪纪岁华。一种生涯天下绝,虎丘不断四时花。 幽幽古园,涓涓流水,酥酥吴语,长长历史是苏州的象征,同样也是苏州作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景区的法宝。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苏州正在不断的完善自己,经济上:园区,新区齐头并进。昆山,张家港,常熟也在蓬勃发展。而在旅游业上,苏州更是巨资建造日趋风靡的生态园,作为古建筑,拙政园,网狮园,北寺塔等老景区将何去何从?它们会湮灭在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过程中吗?它们的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到底还有多少?这次我将对老景区中的瑰宝之一----“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从历史,现状,和发展角度进行多方调查,就像余秋雨先生一样,进行一次“文化之旅”,从而可以更好的展望苏州历史悠久的文化景区的发展前景。 作为“吴中第一名胜”的虎丘是中国第一家同时通过两个国际认可的风景区,并获得中国十佳旅游文明景区示范点和中国首批AAAA级风景区称号。使我们苏州的骄傲,同样也给予我很多方位的调查与深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我对虎丘本身就有难以割舍的感情以及特别的关注,这次我将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老苏州及去苏州图书馆借阅书籍资料以及网络对虎丘的评价上我对虎丘有了一个新的全方位的认识。也希望能看到虎丘及其他老景区的新出路。 虎丘矗立于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不仅老苏州,就连很多古书籍上都有对虎丘绘声绘色的传奇描绘。在我们儿时长辈讲的故事里就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有关虎丘的传说故事。据传吴王阖闾犯破伤风死后埋于虎丘山下,入葬数日后有白虎蹲踞墓上,故名虎丘山。然而虎丘的历史与传说远不止如此。除此以外,老苏州还津津乐道于“憨憨泉” , “试剑石” ,“真娘墓” ,“千人石” ,“剑池” ,“二仙亭” ,“蜒蝣石” ,“点头石”等传说。作为本地居民,对于虎丘的传说故事也是津津乐道。据传吴王阖闾墓可能建在剑池,相传当时曾以鱼肠剑和其他宝剑3千为吴王殉葬,故名剑池,我们也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剑池下有宝藏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还有逢雨变色的千人石,据说吴王阖闾下葬后,其后人将上千名修墓者在虎丘山最大的石头处(即千人石处)处死。一来陪葬,二来将吴王墓的秘密永远封存。久居虎丘一带的人都流传每逢阴历七月半晚上下雨,夜深人静时,就能听到千人石处发出的哭喊声。胆小的我小时也被吓得不敢独处。还有山上有口石井,传为唐代陆羽所挖,称为“陆羽井”。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书《茶经》的作者。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长期居虎丘,一边研究茶叶,一边写《茶经》。他发现虎丘山泉甘甜可口,评为“天下第五泉”。近年虎丘也有了自己的饮料产品“憨憨泉”矿泉水。除此以外还有两个诙谐的有关虎丘和狮子山的互动传说,一则阖闾命专诸,用“鱼肠剑”藏于鱼腹中,刺死吴王僚,然后葬他于狮子山;阖闾死后,他儿子将他葬于虎丘山,狮虎遥遥相望,是僚含恨而死后,狮山回首怒视虎丘。二是秦始皇巡到虎丘准备挖阖闾的墓,但见一只白虎蹲于墓上,秦王拔剑刺去,却刺中石上,石陷裂成池,即“剑池”后来白虎占山为王,危害人畜,曾“挂锡”寒山寺的文殊菩萨,在西方灵山,他的坐骑青狮恼恨白虎作恶,趁文殊菩萨闭目养神时,偷走直扑虎丘,斗死白虎,但时辰已到,来不及回去并因触犯佛门戒律,化作石山,青石回头怒望虎丘。这里展现了苏州人们的丰富想象力。 除了上段的历史虎丘是景点旅游的卖点。从历史长河淌过来的虎丘山,有的不仅是历史,它还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神鹅易字”换来的王羲之手笔“剑池”,明代高启的《阖闾墓》诗,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描绘虎丘侧耳可听风,举目可赏石,抬头可观云,低头见流水的“风壑云泉”苏轼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及“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陆羽的《茶经》与陆羽井。当然还有苏州人都会引以为豪的《虎丘记》,袁崇道在《虎丘记》描绘的那个国泰民安下百姓齐欢乐的虎丘赏月,众人歌唱的民间景象。这就是虎丘的民俗文化。同样也显示了虎丘在吴中文化圈的不可撼动的地位。虎丘与七里羊肠的古时商贸中心山塘连成一片,所以古时虎丘是苏州民间的重要集会场所,金秋庙会,更是延续至今。还有虎丘塔是建于宋代(961年)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塔身全为砖砌,重6000多吨。由于地基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向西北方向倾斜。据初步测量,塔顶部中心点距中心垂直线已达2.3米(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其塔顶偏离4.4米),世界第二斜塔的虎丘塔也成为苏州甚至是中国的斜塔象征与瑰宝。而且重建于后周乾佑八年至宋建隆二年(959—961)的虎丘塔内文物众多。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珍贵文物。还有被人期待很久的剑池下幽深的墓穴中那个,“阖闾之葬,穿土为山,积壤为丘,发五郡之士十万人,共治千里,使象运土凿池,四周广六十里,水深一丈……倾水银为池六尺,黄金珍玉为凫雁。”的传说。让我不经间看着那虎丘斜塔,就想象着那千军万马的气势,以及地下的不为人知的宝藏,同时心中浮现的是苏轼赤壁怀古时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虎丘,在苏州,又何尝不是呢? 及历史与文化于一身的虎丘风景区是一个山美水美,内涵丰富的风景区,但矗立在新鲜事物蓬勃发展的现今,它的娟秀与内敛是不够的。抛开历史与文化,让我们将其与现今的游乐园与生态园作一下对比。这也是我和组员一起选择景区中两个有明显区别的加以分析与调查。以便我们的实践更加完善。 现今的虎丘风景区已不在是那个西北郊的一座占地20公顷形如“海涌”的山,周边已是连绵一片的虎丘风景旅游景区。这里必然会提起早已修缮的新山塘,我曾在调查期间同家人趁月色于虎丘正山门走进那七里山塘,在经过很长一段居民区我们才来到了灯火阑珊,熙熙攘攘的山塘。而在虎丘正山门的新建的大型公园里都是乘凉的居民,每个别致的石墩上都能坐上很多人。幽幽的虎丘山遮掩在霓红不及的夜幕中,这时的它,似乎才是它本身。而白天的景象也让人不忍,苏州巨资下的修缮与扩建,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游客,然而一个古典气质的景区,毗邻居民区,出行的居民与游客形成一股人流,自然是一种烦躁的滋生。另一面,老商铺的灰土色与新建公园的对比,以及过多聚集在公交线路的三轮车,与那入云的虎丘塔形成强烈反差。相比之下,苏州新景区占有了地理优势,比如苏州乐园,作为新型游玩场所,它的干净利落,让人舒服,又如白马涧生态园给人从头到尾的大自然风。由于是新开发,它们的周边建设就非常完善。没有差别大的与景区格格不入的外围环境。作为景区,虎丘风景区的餐饮住宿显然不够发达,有重新翻建的虎丘山庄以及新建的虎丘饭店。当然这里的饮食住宿消费显然不适合自助旅游人,相比之下虎丘的姑苏旅店略显破旧及狭小。绿洋餐饮毕竟比较单调。与之对比的苏州乐园周边餐饮就比较多元化,有中餐也有西餐。满足各个阶层的口味与喜好。 作为旅游风景区,除了周边环境以及餐饮住宿服务之外,交通也是风景区一大关键。这方面,作为古风景区的虎丘还是占有很大的优势的,毕竟相比新建于市区之外的新风景区,靠近市区加之早已完善的市区交通线路,直达虎丘风景区的公交线路就有5条。而且毗邻312国道,与苏州火车站也是邻居关系,与苏州商业中心的石路五洲大酒店高楼也是相邻呼应。而相对的今年新推出的白马涧生态园目前为止地处偏僻,交通线路也只有1条。 除了这些客观条件之外,让我们再回到虎丘风景区本身的主观条件,除去悠久历史与丰富文化底蕴的气质外,我们虎丘自身还有什么可与新景区抗衡,分得旅游业的一杯羹呢? 从便捷的网络调查得知,江苏地区及江苏周边以外的旅客来苏是慕古园林之名而来。他们对苏州园林的向往成为他们来苏旅游的首要原因。虎丘虽不是原汁原味的园林建筑,但是矗立在园林中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山小景多,36景中,虽已有很多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至少现存完好的18景中个个经典,个个有其自身的一番独特味道,除去那些自身的历史传说外,本身也有其韵味。比如曾遭7次火焚虎丘塔,又名“云岩禅寺”。那句“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足见其气势。断梁殿结构隽巧,剑池危崖陡壁赏,“飞梁渡涧,轩阁临崖”。致爽阁可远眺古城风貌,纵览四面风景。还有那史书中的句句经典。《吴地记》曰:“山绝崖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宋朱长文 《虎丘山有三绝》为:“望山之形,不越岗陵,而登之者,风见层峰峭壁,势足千仞,一绝也;近邻郛郭,矗起原隰,旁无连续,万景都会,四边穹窿,北垣海虞,震泽沧州,云气出没,廓然四顾,指掌千里,二绝也;剑池泓淳,彻海浸云,不盈不虚,终古湛湛,三绝也”。明代可流芳《虎丘有九宜》是“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就因为这样,我偏爱夏日游虎丘,感受那丝丝历史的隐隐的微风。除此以外,虎丘每年的金秋庙会与花卉节也是足以吸引大家眼球的绚烂亮点。 如今,我们期待的虎丘风景区仍然还在规划中,虎丘正山门口的新建大公园与停车场已投入使用,而新砌的古色古香的商铺也已经建成,有待招商引资。苏州规划局对于虎丘风景区的规划远不止这些。苏州将规划虎丘风景区成为一个及旅游消费度假于一身的新的景区。以“东山西水,北田南市”为框架,将虎丘风景区划分为虎丘山景区,西山庙景区,金鸡墩景区,和市井景区四部分。将21公顷的风景区增加至49公顷。有望将虎丘与河,田野,山塘历史街区有机结合,重现旧时“姑苏繁华图”盛景。 这次的实践调查为期很长,第一次阅读有关苏州本土的景区资料,特别是历史悠久的虎丘,重新全方位了解虎丘的点点滴滴,就用去一周的时间。摘抄的历史典故似乎是一个高中的文学资料。搜集的相关图片更是让人惬意。虽然很多次游玩虎丘,当在次翻阅资料时,发现虎丘仍然是个神秘的风景区。虽然调查中我们看到了景区的弊端,但是我们更多的是重识了虎丘,尽管有不如意的交通与摊贩以及人流,但是虎丘仍然是璀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