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虎丘看庙会随想 |
[游记]虎丘看庙会随想 |
2008-05-22 live.com |
11月8日 每年的金秋时节我都要去虎丘看庙会,而今年的虎丘庙会我则去了两次,并不是我是个喜欢看热闹的人,而是因 为儿子喜欢去看庙会表演的节目.逢休息天他都会问:”妈妈,是不是去虎丘呀?”为了不伤害到他幼小的心灵,上周六我就决定再带他去一次.这样也算我没白买去年的园林卡了. 我开车到了虎丘,游人真多,横七竖八的车子停的很乱,一旁的保安真是象没有大脑似的在指挥着车子停放.我就在那里焦急的等候着.可儿子沉不住气了,他要下车.同去的小朋友还有YOUYOU和琪琪.他们两个很乖,也很听话. 琪琪奶奶拿了一个APPLE给我儿子后才算镇住了他的焦急.等了大概一刻钟才算给车找了地方停靠. 小家伙一进大门,就迫不及待的拉着YOUYOU和琪琪向山上走去,路旁的小摊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玩意儿,可一点都没吸引住让三个小孩向山上前进的脚步.等赶到千人石时已经是在表演最后两个节目了.(其中一个是川剧变脸,我儿子最最喜欢看的,还有一个大概是姑苏的采莲舞蹈). 十一点钟的时候孙武练兵场上还有一场南北狮王争霸表演,由深圳彝族文化团演出的.我们各自带着小孩去占了个稍微有点优势的位置.(正面的两排可以坐着看的位置全被人占据了)南狮王的梅花桩表演及北狮王的走钢刀表演让三个孩子看的全神贯注.我儿子特别的胆小,南狮王串到他附近的时候竟然还要我抱.其实儿子的胆小也是继承了他妈妈-----我性格中的部分. 看完南北狮王的精彩演出,上午的庙会也告一段落.带了三个小孩去逛了一圈姑苏的美食摊, 琪琪奶奶买了三个梅花糕给他们吃.(小时候经常看见做梅花糕的手艺人,现在却很少能看到的)关于梅花糕的来历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梅花糕,梅花糕,形似梅花才得名。”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在苏州品尝到一种非常好吃的糯米甜点,看其形似梅花,就给它取名为梅花糕,自那以后梅花糕在江南一带曾风行一时。而说起海棠糕的来历,还与一个心灵手巧的丫鬟有关,话说大约满清时期,苏州城有一大户人家,有个丫鬟常将厨房做饭的剩料,加上赤豆和面粉等放在一块碗状的凹铜片上,再放入杂料和水,架到火上烤,香味撩人,虽然高墙深锁,但扑鼻的香味哪个闻不到?这户人家有个七八岁小少爷,小少爷闻到香味后便循着香味跑去看,看了后就嚷着一定要吃,可丫鬟怎么敢让小少爷吃这种东西,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一看不让他吃便闹了起来,小丫鬟只好掰了半块哄他,可自此之后,小少爷天天嚷着要吃这“烤饼”,一天到晚不肯吃饭,家人当然疑心起来,叫来随身丫头一盘问,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家里人以为小少爷贪吃,就把他关了禁闭,可没过多久小少爷竟然“病”了,叫来大夫也医不好。无奈,家里人只能让丫鬟再依样把“烤饼”做出来,吃了这饼小少爷的“病”也就不治而愈了。后来,家里的老爷问丫鬟这饼叫什么名字,丫鬟顺嘴胡说了一句:“叫塌塌饼”,老爷听听不雅,有头有脸的人家吃“塌塌饼”?!于是转念一想,既然这个丫鬟叫“海棠花”,那么就给这个饼取个名字叫“海棠糕”吧,“海棠糕”的名字也就这么叫开了。 三个小朋友在剑池看了一会儿金鱼就不耐烦了,因为剑池的水很浅,鱼都在很远处游.(上次我们一家去的时候剑池的水很清,也很满)然后就带他们去虎丘塔附近玩,一会工夫下来,三双小手几乎个个是十指全黑了.他们拣树叶,拣石头说要做小马的头.嘿,是否挺有趣的呢?看看离下午演出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带他们洗手.刚刚帮我儿子洗好手.他就拉着我要出去嘴上还说:在敲鼓了,快去看.他牵着我的手一路莽奔,站在高处果然看见千人石在表演盘龙了.坐在小山坡上我儿子看的蛮认真的.盘龙表演节目结束,就赶紧带着三个小孩子去看孙武练兵场的演出,我选了一个绝对佳的位置观看,空中飞人,空中杂技,川剧变脸,少林武功,千手观音,草原舞蹈..下午两点整庙会正式演出开始.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三尊老佛爷,高跷小丑,抬阁及演出人员等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千人石.看完这些精彩的演出,不得不佩服及惊叹他们超人的技艺.他们平时辛苦的练习在观众的掌声中得到了肯定.在这鲜花背后的付出,恐怕这些已成演员们自己心中的烙印了.将近三点了,平时这个时候儿子早已经午睡进入梦乡了.其实在观看表演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有睡意了.回家的途中,儿子靠在座椅上心满意足的进入梦乡了.
|
转自:http://jane281976.spaces.live.com/Blog/cns%21AABFB7FE2DC87C27%21120.entry3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