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中胜景说虎丘-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游记]吴中胜景说虎丘-驴友游记,游记,游记搜索,搜索游记 |
2007-07-18 luker.cn |
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六日的早上八点我们便到了虎丘。虎丘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当地引古人云“来苏州而未到虎丘,俗也,来虎丘而未上望苏台,亦俗也”,可见虎丘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了。想昔日尚在学校读书时即已初闻虎丘之名,自以为其虽绝无泰山华山之雄险伟岸,亦无黄山庐山之壮观秀美,但必定亦有奇峰拔起之处或胸藏邱壑之机吧。但后来亲临视之始知大谬矣。虎丘乃总高亦不过海拔三十多米之一大埠,突兀立于苏州一片水乡平畴之上而已。想我所在之处的东莞长安那座为我们早已登贯之区区莲花山即已高近其十倍了,我尚仍嫌其过于低矮,毫无山的雄奇高俊,而虎丘,相较之下真一土丘而已,岂可称之为“山”?可存在必定有理吧,虎丘之为吴中第一名胜应自有其道理。或许其胜处当以历史人文见长。虎丘胜景较多未能一一具道。其中有一开两半之试剑石,有古井憨憨泉,贞娘墓,剑池,千人石,第三泉,虎丘塔,望苏台,五贤轩等等。而亭台轩阁,寺庙塔坟,泉池水井,古木顽石等景点交错其间确为虎丘增辉不少。可是太多的建筑与景点如此密集于一区区小丘上,总令人有逼仄局促之意,有为求景而造景之嫌,不如名山大川中之景点排布疏朗有致。若以一个不大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则小小的虎丘此际真犹如一个不学无术的暴富者,为了显富而一下子挂了许多的珠宝耳环项链玉石手镯手表钻戒乃至眼镜望远镜手机摄相机MP3及精美的烟斗等等于一身,使人望之而有俗不可耐之嫌矣。 或许不论古今中外之文人学者艺术家们都有某一相似之处吧,许多的时候他们往往有如一条可爱的小狗,偶有风吹草动之小事或见了一般之风景便夸大其辞地汪汪直叫,以期呼唤世人之眼球引起宣传之轰动效果。故大凡极为普通平常之山光水色,到了文人艺术家那儿难免总会被其以高倍望远镜放大后再现世人眼前,于是一众之尘俗男女们便常爱呼朋引伴挈妇将雏,不顾尘劳之累甚至不计万里之远往来寻踪觅迹一穷其景。可是游人大盛对一景点而言,总犹如一容颜姣美之名妓却每日要接客太多一样,不待良久自必将失其芳华。如此,则普天下之景点均莫不为文人艺术家们所害矣。以此观之,文人艺术家们既是景点的伯乐又是景点的天敌,真正令人有成也萧何败亦萧何之叹呀。顺便在此作一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景点古迹,应对游客有所考核甄选,凡游客在买票之际,必先作一番标准化试题考试,以判断游客的旅游知识及个人素养,顺便在其上列出对于旅游景点的保护要求等,合格者方可得买票进场,不合格者将被拒之门外。如此,即便是游客们相互抄袭作弊,也应增加了对于景点的保护珍惜之意识了。 我之所以写出上面一段文字,其实也有感于虎丘早已为自古以来之声名所累也。虎丘不独现在热闹纷繁,清时即已声名远播,而更溯至明朝时每逢良辰佳日即已宾客如云了。明清小品文中见袁中郎之《虎丘记》一文即可证之:“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我们去虎丘时才刚时至八点余,而里面已是人头攒动了。无论到何地旅游我总不爱游人太多,因为人声鼎沸身影杂乱总有碍清游。一般说来除游玩处有聚会,如山歌节泼水节等民俗风情游以及现代的各式游乐园适合人多外,其它不论是风景游文化游抑或探险访古游等均人多无益。况人多最是易破坏景点,使旅游资源逐步丧失。虎丘作为吴中第一名胜,自是长年游客众多,而现在浓春之际,且天气晴朗喜人则更是游人如织盛况空前了——此亦我游虎丘之一憾事也。 进得虎丘,遂望虎丘塔处行走。因恰当浓春之时,沿石级而上,两旁修剪得很齐整的花圃内均开满了各色艳丽的花朵,其中牡丹与郁金香及杜鹃花似乎尤为抢眼。但真正抢眼的仍是那几片古迹。古贞娘墓即在沿石级而上之右侧,坟前石壁上刻有“香冢”二字,以供人凭吊。其上建有小亭,亭畔杂草青翠,古木环绕。想美人香冢,芳草斜阳,真令人动哀艳之思,遂自然地联想起更为出名的西子湖畔苏小坟。我曾读袁枚《但知有苏小》一文时颇有所感,无聊之际,亦曾打油几首在广东遥祭苏小小,中有一首云“雨骤风狂太匆匆,薄命千古一例同。至今西子湖边冢,犹有梅花寂寞红。”而此刻独对古贞娘墓,想一般红颜竟都薄命如斯,一朝驾鹤西去,无奈独留墓畔芳草杂树空对青山斜阳。而嬉戏之游客越多,想冢内芳魂当越发地寂寞吧。此际一时心动,遂于“香冢”二字旁留了影。然冲印出来后不免令人哑然失笑,原来自己较早出门时因天有微凉,故还西装革履,而更好笑的是留影时尚手提装有矿泉水瓶的塑料袋,面露微笑,与其情其景及当时心内所感皆相去太远矣。 虎丘上最险胜处当首推剑池了。相传吴王阖闾即葬于其下,光洁之石壁上大书有“虎丘剑池”四字,为颜真卿所题也。池水青碧,望之幽若深潭,虽浮有落叶片片,然常有景点之专业人士打涝,故至今池水未染。池上有石梁二座横跨于二崖之间,梁上各有圆洞一孔,为防游客跌落已各覆有一坚质网盖。透孔下望池水,有幽寒之意,同时亦感到所站立处猛然高出水面数丈,而所立者却仅为一线石梁,故颇有险象环生之势了。 出剑池上之横梁不远,临五贤轩即有望苏台。虎丘望苏台又名小吴轩,意思若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之意也。据说在望苏台上举目远眺,则烟霭层云中东吴大地望中可收。或许过去是如此吧,现在以我特意亲身见证来看其言亦大谬矣。我们游虎丘时正值晴阳姣好,一望之际略无烟霭层岚,但眼界仍尽为参天之古木绿树所挡,只有一角可望出约好几里远近,而所见处尚还有一片正在拆除的房子,令人猛然想起断瓦颓垣一词来。何能望尽吴中大地呢?即便是拍照,似乎看到的也都只是芳草绿树以及周围层层的粉墙黛瓦的屋顶了。然大凡登高总令人易发思古之幽情,尤其是面对二千五百年厚重的历史,触目处更令人感概良多。想脚下这一片江南水土自吴越春秋以来,历经多少汉唐磨乱宋元风雨明清战祸,直到民国时还因倭寇入侵而一度在空前的血雨腥风中飘摇。江山留与后人愁啊,想这明媚妖娆的江南水土,这温婉善良的江南人民何以能承受二千五百年的世事沧桑?弹指一挥间啊,二千五百年,回首处竟烟霭纷纷恍如一瞬。想天地何极生命何短,人生又何其多艰,而如此渺渺之身却尚承载着这如许多的离情别怨春恨秋愁啊。念及此自是深感人生寂寞而悲从中来。同时积习也又叫我效颦着古人而已在心中酝酿了一首粗浅的小诗,不妨就名之《登虎丘望苏台》吧: 吴中胜景说虎丘,今日重来再登楼。 寺庙青山犹未改,小桥流水自悠悠。 名城几度存兴废,塔影依然旧风流。 极目烟云空一叹,为谁寂寞古今愁? 怀古自是要的,忧愁亦是个性使然吧,且不去管它了。但来虎丘则总是应到山塘一游的。“七里山塘”自古来就是虎丘一个风景绝佳之地。在虎丘山门之前,盈盈的一水迤逦曲折,据说有七里之长,故名“七里山塘”。河流宽约数丈,波平如镜,两岸桃红柳绿,丝绦接水,微风徐来,柳絮飘飞,如一层轻薄银毯覆于水面,倘使你伸出手来想轻轻托住它,则于风中又鲜有如愿者,它如一个轻盈的精灵,忽地又跳出你的掌心而悠悠地舞向水面上去了。虽说在河的一边是新建的别墅区,时有生活垃圾流到河中来,但是也常有景区管理人员在清理排污,故而河水总的来说还算得上是碧油油的。如你伫立河边背倚垂柳,看石桥与古亭映波,斜塔共白云倒影,确也十分地可爱。倘眼中或更有一叶轻舟,其上三四游客,见船娘持橹轻摇,其身姿亦随着摇橹的需要而一前一后地略有起伏,极有节奏与韵致,同时小船也会随着发出支呀呀的一点微声来,难道这些不是一幅标本式的江南图画么?想若能于如此明丽的七里山塘中与三四同伴着闹红一舸,在船娘温软的江南小调里缓缓地一路摇来,同时感受到微风拂面,亦如情人细腻的小手在轻抚搓揉,此情此景,岂不羡杀神仙?曾记清人黄仲则诗二首: “中酒春宵怯薄罗,酒阑春尽系愁多。 年年到此沉沉醉,如此苏州奈若何?“ “寒山迢递镜铺蓝,小泊游仙一枕酣。 夜半钟声敲不醒,教人怎不梦江南?“ 的确,有如此美景佳诗,又教人怎能不再到苏州或梦回江南呢? 难了于05年4/24日 [1] |
转自:http://www.luker.cn/youji/viewyouji.asp?ID=3571&ArticlePage=137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