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芬芳山水——晓起游记 |
[游记]芬芳山水——晓起游记 |
2007-08-02 |
晓起是一个可以入诗入画、可以沉醉入梦的村子。 参观完江岭,顺山而下,车行半个小时,即来到晓起。 晓起这个名字很好听,就如同许多徽商村落一般,美丽动人。晓起是清代两淮盐务使江人镜故里,他和婺源地区其他村落的布局如出一辙,都选择了山谷腹地,倚山带水而建,但晓起村落形态却独具匠心。她吸取了我国建筑文化中先抑后扬的手法,将村口处至于一小山丘顶,并建造一八角亭,供入村的人士休息观赏。拾级而上,如今的小亭已经改造成验票口,立于亭中,举目四望,隔河相望晓起村,粉墙黛瓦、青山碧水在云雾见时隐时现, 水墨丹青的意境油然而生。试问,此情此景怎可不入诗入画? 沿着小亭拾级而下,猛然间一股暗香扑面而来,且愈来愈浓烈,我急忙四处寻觅,凭经验,段不是这青石路边的桃花?疑惑间,顺着小路朝左一转,一溜排临时搭建的小木棚子展现在眼前,不少老人和孩子都在这里叫卖各类特产。我突然发现,不少摊位上摆着很多木片或大块的木头,向一个小姑娘打听,原来这就是香樟的树根,拿起来一问,浓烈的樟树味让人睁不开眼。小姑娘说这些樟树根里含有大量樟油,村民把这些樟树根挖出来,经过蒸馏,便可以提炼出樟树油,进而制成樟脑丸。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村口不曾闻到这味道的原因,这味道沉积在山谷之中,村外自然闻不到。从这点上看,晓起的村落布局和徽派建筑的天井设计有着其曲同工之妙! 走过村口的小桥,这才算是真正跨入晓起。晓起分为下晓起和上晓起连个村落,两个村落之间相距一里地左右。下晓起民居多系明清建筑,村中小巷均铺青石,曲曲折折,回环如棋局。 沿街住户多为前店后房的布局。晓起因盛产樟树和茶叶,村中工匠主要以制作樟木工艺品和炒制茶叶为主。徽派的木雕举世闻名,与其他地方不同,晓起的木雕主要以樟木为原料,雕刻异常精美,且可以历经千年而不朽!当地的茶叶也很独到,据说是婺源地区茶叶口感最好的产地之一。下晓起最有特色的景观便是村中心的双井印月。井台用青石板铺成,两口井相距2米左右,一口井水中饲养这红鲤鱼,据说是检验井水质量,而另一口则担负着全村人的生活用水。每逢十五月圆之时,双井映月奇观赫然显现,如此巧妙设计恐全国独此一处! 离开下晓起,透过一望无际油菜花地,云深处的上晓起村影影绰绰,在黄灿灿的油菜花映衬下,将三月婺源的古村落美景展示的淋漓尽致。连接上、下晓起的青石古道蜿蜒曲折,石板上一条古代徽商留下的深深车辙至今未能磨灭…… 上晓起有别于下晓起,下晓起位于两条小溪交汇处,而上晓起则是一条小河横贯全村,其中以一座木桥连接,另外在村口堤坝上还搭了一个临时过河的独木桥。下晓起属于徽派比较典型的落水式建筑格局。上晓起最大的特色在于全村樟树赫然成林,晓起人很崇拜樟树,认为樟树可以护佑村中人幸福安康,子孙满堂,护树即是护村,即是护人。据说,全村树龄过百的老樟树有二百余株。晓起水口处的树木是决不允许砍代。特别是村口的三棵老樟树,据说已有500年树龄,另外,在下晓起还有十余株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樟树,其中一株竟然已有1500余年!是在令人惊叹不已! 在上晓起村还有一条古驿道通往山里。有些靠河地段的驿道甚至还有青石板护杆,炎暑时节,浓荫蔽天,十分凉爽,有如世外桃园。 回望三月的晓起,梨花盛开,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被妆点的格外美丽,在油菜花的金黄色的映衬下,我不由的深深的陶醉了!猛然间,村口古樟树下不知何时来了几个头扎蓝布方巾,身穿碎花罗裙的茶姑,一如青花瓷一样素静淡雅。 面对这样的景致,我恍若梦里,家园的宁静、质朴、温暖与慰藉也不过如此! 下晓起: 村口: 下晓起: 路上拍的: 评论 (24) | |
原始链接:http://mybluebaby.blog.sohu.com/39757254.html |
转自:1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