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饶游记:晓起鸡鸣 |
[游记]上饶游记:晓起鸡鸣 |
2008-06-10 17u.com |
起是一个小村子,它是江西婺源众多保存完好的老村落中的一个,分为上下两部分,国庆长假中的某天,我背着沉甸甸的旅行包走进了这里。 从下晓起下车,见一仿古石牌坊,上书“晓起村”三个有力的大字。下晓起已很繁华,已极为商业,喧闹如市镇。沿河而上,走出下晓起,在烈日下,汗水湿润了我的眼睛,约半小时行程,一阵悠扬的古筝声由远至近,直入耳中,抬头张望,远远便见一木制仿古牌坊,上书“中国茶文化村”五个极工整的大字,上晓起终于到了。 村子是依小河而建的,河水很清,可清晰地看到鱼虾们在这其中自由自在。河堤上立着很多很高大的古树,最美的风景是两棵古樟树合力造成的,古树据说都有一千五百多岁了,它们纠缠在一起,将几条粗壮的臂膀伸向河中,给小河加了一把大大的绿伞。在树下靠河岸处有一块三米见方的小草坪,人们在坪上摆有精致的桌椅,有村姑打扮的妙龄少女在煮茶待客,树旁有一竹屋,屋上长出一长杆,杆上挂一长条,长条在微风中飘扬,依稀可见“上晓起茶馆”五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树旁的河堤上铺着规整的青石板,这青石路连接着村子里的每家每户,也连接着上下晓起,而且不断延伸着,没有尽头。 石板上清晰可见的车辙,很深很深,仿佛已将一块石板分成了两半,这车辙也是连在一起的,伸向没有边际的远方。与当地人交谈我才知这是一条古官道,专运粮的,历尽不知多少载的风风雨雨。在它的身上走过多少人,运过多少粮,发生过多少故事已无从考究,唯一可知的是此路还是这里村庄中的主干道,人们还得依赖它交通,可见其绝不是豆腐渣工程,也可知古人工程质量之高,令今人也没法不折服。 在石板路旁停着一辆古时运粮的独轮人力车,是仿做的,它旁边立着说明牌,很详细地介绍了这种古老的工具,直到现在依然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发挥着作用。一群操着吴侬软语,来自江浙、上海的小姑娘看到这玩意很好奇,都兴奋地轮流上前试着推一下,并合一个与之亲密接触的靓照以作留念,大概在他们那儿这些农具只有到博物馆才会见到了吧。 二 沿着青石板,我走近了这些建在河两岸、年龄百余岁的老房子。远远看去,徽派风格的民宅高大而宽敞,可窗户却很小。这些房子都是用大青砖建的,外墙刷上白石灰,白墙绿瓦,简洁美观,很多年以后,白灰脱落,露出灰色的砖墙,历史就表露了出来。 大门开得很高大,石制门框上有很多砖雕,每个雕塑都很细致,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在很小的天地里被表现得活灵活现,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让你一看就难读出来。 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得屋去,地上铺着石板,很平很宽,屋内全用粗壮的木柱子支撑,用宽木板隔开,分为上下两层。屋内的墙是木的,刷着很厚的桐油,光亮亮的。在正对大门的木墙上挂着一幅极美的中国山水,旁有对联,写着“晓起鸡鸣…”、“……”,横批写着“耕读传家”,这些字都写得极为漂亮。画下边摆着一张八仙大方桌,这便是大客厅了。客厅的两厢有两间很精致的小房子,问主人,这是家中最长者的寝室。 穿过高大的客厅,忽觉阳光刺眼,于是抬头便见一天井,阳光从上直射下来,屋子里便极亮堂。若雨天,雨水从天井直下,滴入屋中,屋中有一排水池,用青石板铺就,因年代久远,已绿苔丛生,水就汇集在这池中,而后流入暗道,直入河中。因落在自家屋顶上的雨水都基本被汇聚在这天井中,便有“肥水不外流”之意,自然这天井之下的水池便也叫“聚宝盆”了,对待这等重要物件是绝不能马虎的,于是这些房子的天井便大都修得很坚固,也很美观。 屋子里的楼梯很有趣,也是木制的,很窄、很陡,一般也不没扶手,爬楼挺惊险的,负重而上更是费劲。 三 村子的人大多姓江,一个很大的江氏祠堂高大气派,雕梁画栋,很是美观,虽历百年,依然雄风犹存。祠堂前有一块很大的坪,是用很规整的石块铺就的,靠大门前的坪上立着很多插旗杆的石桩,高低不高,错落有致。有一时代,从这儿过住的文官武将都要在此下轿下马,进祠堂参拜。因当时这个小村子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一品官,一个四品官,他们是堂兄弟,据说是江泽民同志的先祖。 一品大员的房子大石门框上雕着“大夫弟”三个雄壮有力的正楷,墙上有一说明,古时的一品大员为大夫,能混到如此地位的高官屈指可数,而且学问肯定了得,自古以来,皇帝们一般都要对他们都很尊敬,犯了事不能用刑,要是无故对他们用刑,此皇帝就会被扣上暴君的名号了。这个“大夫弟”很高大,很宽大,也很破旧,却还住着人。门外墙壁贴着一块牌子,写着“江上青同志故居”,江上青何许人也,江泽民的养父,很来此村还真与江总书记有些渊源。 与江总的关系谁也很难说清楚,只是江泽民没来过这儿却是事实,他有一年到了离此不远的江湾镇也没来这儿。据说他少时曾在那儿呆过,我在去江湾的路上,看到路旁立着一块很大的广告画,江总微笑着向人民挥手,欢迎你到江湾来。不管怎么说,此村也算是耕读之村,读书气氛极浓,不然也出不了如许多的大官,因为古时的官员都是考出来的,竞争非常激烈,不是极聪明、极会读书之人怕是很难从这个山沟沟里飞出去的。 四 我背着行囊,拾阶而上,住进了一座老房子的楼上。这座老房子已有上百年的生命了,外表很老的房子修旧如旧,据说修理花的钱比新建一座还多,屋内陈设仿古,带有很强的文化味。楼上的房子全是用木板隔开建成的,桐油油过的墙面很光亮。房内摆设极简洁,一床一桌一椅一灯,墙上还挂着精致的仕女画,倒也别致、恬静。通过房间里小小的窗户,阳光很柔和地照进来,空气中尘埃很少,真的很干净。 这家名叫“上晓起茶客栈”的小旅馆是一个姓陈的教授开的,其实这村里的茶馆也是他开的,据说此人是江西省社科院的,是有名气的文化人,迷恋茶文化,可惜我孤陋寡闻,并一直对此很怀疑。中午的时候,我在村中小河边散步、拍照,见一精瘦的中年人,个子比较高,精神也很旺,穿着很整洁,打扮得很年轻,T恤加牛仔裤,脸上架副金丝眼镜,文雅之气溢于脸膛,跟人一打听,才知此人就是陈姓之教授了。因住在他开的客栈中,我很快就与他相识了,陈教授很平和也很好客,与他交谈很融洽,言谈举止无不透着风趣,也许学问大的人都返朴归真了吧。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6821.html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