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桃溪之行 |
[游记]我的桃溪之行 |
2007-07-29 jxsdfz.com |
我的桃溪之行 程 炫 七月五日下午二点二十分,连同学生加老师和记者一行三十余人分乘“桑2000”、“大巴”二路人马直奔桃溪。 我们在附中上车,刚往桃溪村。桃溪村位于吉安市新干县,相距一、二百公里。一路上,我们先看到的是南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紧接是小县城里的三层“大楼”,最后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层层的稻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色,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稻田的那边去了。稻穗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黄澄澄的波痕。各种花,就像是到处飞舞着嬉春的蝶。即而两旁有散立的树木,有缓缓起伏的丘陵,丘陵上的树林成林,放眼望去,满眼是绿,多宽广的林海啊!于是我得到两句诗:连山林绿真成海,满地花鲜胜似春。 二个钟头之后,我们便到了既神秘又陌生又熟悉的桃溪中学。一个简短而又隆重的欢迎仪式之后,老师就把各个学生“下放”到各个家庭之中,我的伙伴,我的兄弟,我的哥们,是一个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帅小伙,虽然比我差点,但比周杰伦还是强个十倍八倍的。 他家离学校有40分钟的路程,还算是比较近的。由于大家都刚接触不久,所以大家都不好意思多聊天,但我还是了解到不少事情,他们由于普遍家离学校都较远,只能住校,为了不出危险,他们每周五下午回家,每周日下午回校。我看了一眼他们的宿舍,一个五~八平米的小房间,并排放了六个上下铺,共十二张单人床,却要睡二十个人。没电灯,用手电;没电扇,人手一把折扇,连蚊香都要自己点,有一个房间居然连窗户上的玻璃都是破的。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啊! 到了家以后,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与我想象的不一样。首先,农民大致分二种,一是经商的农民企业家,二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正宗农民伯伯。前者是洋房加汽车,后者是一个月见不到一点荤腥。我们是去体验农村生活,必然是去后者的家。去之前,我们都认为他们是家比较徒四壁,没有家俱只有板登,没有彩电只有黑白,空调冰箱都在村长家。结果,该有的都有了,采电,每家一台21寸“康佳”;冰箱,用不着,现摘现吃;空调没有,电扇每家二台。 然后,由于那些农民的子女们,生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不特殊家庭,他们必然是很少走出山的,他们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干活,那么他们必然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按理说他们就应对我们带的部分东西表示惊奇,结果恰恰相反,他对我的包一眼都没瞧过,连我送给他的见面礼也只是看一眼就放进抽屉里,反而是我们这群小鬼眼里充满惊奇。 最后,我对我以上的错误估计表示惊奇。 我去桃溪只有三天,真用得上“窥豹一斑”这个成语,虽然没有全方位、立体化、深刻、细致、彻底的了解,但也窥了一斑。比如说,谁喜欢爬山翻岭,锻炼体力和意志,那么桃溪就是个好地方。那么多的山尽够你爬的,每座山都相当的险,而且没有阶梯或扶手,需要你付出十二分的小心,满身的大汗可是你也随时得到报酬。站在一个新的地点,先前见过的那些山峰又有新的姿态了。就不说以上说的那些目的,光到那里去看看大自然,山啊,云啊,树木啊,流泉啊,也可以开开眼界,宽宽胸襟,未尝没有好处。 农家饭,是农村的一个标志。我们在桃溪住了三天,连头带尾吃了十多餐农家餐,无论是在谁家吃,都有相同的特点,菜多饭多,酒多。菜,每餐八~十个菜,三~四个荤菜,原以为他们每天都这样,后来一打听,原来他们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这么好的伙食。酒,一餐每人一至两瓶,一般一餐只喝四口酒,一口就是半瓶,那叫一个豪爽,我终于见识到了什么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就在农村这几天,我们的酒量提升了好几个等级。 走出家就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远远望见稻田连成一片,也不知道有多亩宽广,及至身入田梗,田里的水缓缓流动,静以听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地里的庄稼高过膝盖,全都叶肥实饱,也像是矮矮的树林。这些庄稼地,一大块一大块的,不留一点空隙,独自站在田梗中,说不出的静。白天有成群的黑蝴蝶,在微风里飞;这些黑蝴蝶上下旋转地飞,远看像一根粗的圆柱子。 这里的水是白的,又有波澜,俨然大江大河的气势,与西湖的静绿不同,最宜于看月,一片空蒙,无边无界,迎着小风,坐在水边,听着汩汩的水响与不知何方来的虫叫,真会教人忘却身在哪里。 经过了三天的零距离接触,我认为我自己已经深深地溶入了他们的生活中,我已经习惯了甘甜可口、纯天然无污染的井水,一望无际的乡间小道,以及无休止的蚊虫叮咬。他们的纯朴、善良,就像那里的清新空气一样,更加净化了我的心灵。 临走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不过这一次的离别是为了下一次的再见。燕子走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分别了,有再会的时候。 |
转自:http://www.jxsdfz.com/dw/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3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