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九江游记三--烟水亭 |
[游记]九江游记三--烟水亭 |
2007-07-16 sohu.com |
看原贴,回复请点击 九江游记三--烟水亭 烟水亭多古迹。路过九江时,曾游览过烟水亭的先生建议我也去那儿看一看。我们沿着市内的甘棠湖转了一大圈也找不到停车处,就依样画葫芦也把汽车停在了上街沿。烟水亭位于甘棠湖中,三面临水。古时这里曾经是东吴都督周瑜点将派兵、操练水军之处,后白居易常也来此处盘桓,以庐山“山头水色薄笼烟”取名为烟水亭。 我们顺着九曲桥进入烟水亭,这是个以台榭为主体的复式水上亭台,小巧的建筑群为晚清遗迹,船厅、纯阳殿、翠照轩、听雨轩、五贤阁、亦亭、浸月亭、众妙楼、镜波楼……众多景观是一路赏来满口赞叹。 船厅前悬挂“烟水亭”三字,是清朝同治年间德化县令张光裕书写的。纯阳殿内,是周瑜史迹陈列展,进门见一尊塑像,周瑜是挟书挎剑,飒爽英姿,儒将风度依存。翠照轩的石桌边,围坐着不少退休老伯,下棋摆谱,悠闲自乐。亭边壁上是块碑刻,上面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儿时学过,如今读来依旧是朗朗上口: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步入五贤阁,许多人围着看一块寿字碑,我也挤上前去看,原来这个斗大的寿字是一笔九转一气呵成,寓意为“九转丹成”。寿字碑字体苍古,初看是个寿字,细看则为丹字,好飘逸好漂亮!再一打听,原来这寿字是由吕洞宾书写的,难怪一见就觉得有一股道骨仙风呢。似寿似丹的寿字碑,寄寓着吕洞宾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五贤阁里供奉着为九江造福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五位名人:东晋名士陶渊明,唐代司马白居易,唐代江州刺史李勃,唐代浔阳县令吕洞宾,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亦亭前有个古色古香的小院落,一棵大树旁挂满大红灯笼,呈现出节日喜气洋洋的气氛。亦亭、水阁等建筑内都展出了出土文物珍品,有些古物年代已相当久远了。 登上浸月亭,遥思《琵琶行》中的别时茫茫江浸月;置身点将台,想象当年红红火火的水军操练比武。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挥师点将,联合刘备大败曹兵于赤壁,成为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烟水亭桥边的一幅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浔阳城烟硝迷漫,金戈齐鸣,赤壁麈战的历史画卷。 走出这座小巧玲珑的江南水上园林,我不得不对九江刮目相看。这座江滨小城市,包涵有太多的历史,名山名水名城,曾引来多少名流豪杰! 它既是东晋陶渊明的家园,也是北宋黄庭坚的故里。九江的山川,留下过多少骚人墨客的足迹,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走入九江,绵绵儒风感受不尽...... |
转自:http://club.travel.sohu.com/read_elite.php?b=travel&a=3028069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