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昌之行]6.... |
[游记][南昌之行]6.... |
2007-07-16 blogms.com |
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就有一篇烈士方志敏在狱中写的《清贫》选节,老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那崇敬而庄重的神情依然历历在目,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文中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已经相当模糊了,那“清贫”两字,便成为一种简单的概念了。 在昌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在葱郁的梅岭脚下,面对着滔滔流淌的赣江,坐落着一位烈士的陵园,那就是方志敏烈士墓。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瞻仰,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感受烈士矢志不渝的英雄气概。 进入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方志敏烈士的一幅身披军大衣的雕像,左手插腰,右手紧握着一书稿,目光炯炯,表情凝重地注视着远方,似乎正在为中国的前途命运而思索。 墓道,用花岗岩砌成,11层157级台阶,寓意为方志敏烈士从1924年入党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11个春秋,1931年任赣东北特区苏维埃主席至牺牲时的1570个日日夜夜。墓道的尽头,屹立着汉白玉的墓碑,上面刻着毛泽东主席于1965年的亲笔题字:“方志敏烈士之墓”,字的上方,还刻有一颗闪闪的红星,象征烈士跃动着的拳拳之心。 烈士事迹陈列室里,通过六个展区,众多的史料,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尤其是狱中斗争的各种记载,让我深受感动。 1935年1月,方志敏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被俘。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方志敏大义禀然,坚贞不屈,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九崇高风范。在狱中,他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重要文著。1935年8月6日,方志敏烈士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这就是我益已淡忘了的《清贫》中的一段文字。站在这发黄而有一些涂改痕迹的真迹面前,我长时间地伫足,逐字逐句地反复颂读。这段朴素而实在的文字,不知道在今天读来是否还会有人为之感动,或许也会有人无动于衷,但是不管怎样,再读《清贫》一文,对我而言,不谛就是心灵的洗涤与震撼。 记着“清贫”,甘于“清贫”,为官之道,为民之福!“清贫”二字,当谨记在心!
|
转自:http://www.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8612744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