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狼牙山蚕姑坨游记三篇 |
[游记]狼牙山蚕姑坨游记三篇 |
2007-07-21 baidu.com |
《春游蚕姑坨》 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早将我变成了乏味的发条,日复一日的运转着,是春天告诉我自己漠视心灵的枯寂太久了。幸得保定热线网友“快乐的小驴”发贴介绍景点并称计划本周日去爬蚕姑坨,遂与之联系愿一同前往,周六又拉进来中青网友道貌岸然和他的同事、摄影专家郭老师,小驴拉来了网友窄近夫妇、哥哥巫及其女友。这次旅行加上了网友见面的意味,不管风景好坏,它都会被预设上乐观的基调。 二、驴友们(哈,驴友者,游泳爱好者之友之谓也。) 窄近夫人是位温惋贤慧的女子,二人似新婚燕尔处处体现着温情脉脉。双龙洞的南侧洞水淺,窄近提议进洞一看,景三郎愿往,窄近夫人也去。三人蹲身前行,脚下水洼遍布,头顶处处有山泉滴落,行进不足十米,洞拐了弯,窄过用打火机照看见拐弯后,洞变得很低无法行进,并似乎已是死胡同,或许壁根处会有罅隙与北侧洞相通也未必。于是后队变前队出洞,三郎记得洞口上部全是连成片的金银花,山泉是浸过金银花的根后才流入洞中的,这使得这泉水有着药物价值,临出洞前我挑水流较大者仰头接了几口喝,口感清冽。出来后又有二位拿着瓶子接水出来喝。下山时第二次经过双龙洞,几个人用瓢舀着洗了手脸,然后用瓶子继续接水,窄近二人再次夫唱妇随,在洞中呆了许久,接满了三大瓶子泉水,窄近夫人说是拿回去为婆婆煎药用,孝心若此,着实可敬! 哥哥巫性格内向,体格健壮,如果用漫画画他,最显著的特点应该是浓眉黑发,好逗的窄近笑问哥哥巫的毛发多长时间剪一次枝,哥哥巫支吾一句没有还口,二人性格差别可见一斑。哥哥巫的内秀表现有二,一是对天籁的情有独钟,整个行程中他说得不多的几句话大多是关于声音的,在双龙洞他一再提议大家留心听那来自洞底滴水落入池塘的那声叮咚,其实这声音的美感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叮咚,大家显然没有达到哥哥巫解读天籁的水准,只侧耳听到一声就发表起各种宏论来。在下山时绕过一个山岙,从谷底顺山而上的凉风让人惊呼好爽,于是一致同意坐下来小憩,你一言我一语的间息,哥哥巫提议大家不要再说话一起来听这鸟声,玩笑几句后大家终于安静了下来,高高的山壁立在侧,脚下空谷层云腾起,啁啾的鸟声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而我们自身也已置于另一个世界,进而连自己的意识业已不存在,小我化入了这亘老绵延的时空,消解了一切哲学的求索。此等意义我尚能表达,智老忘言,想必哥哥巫的心田有更高的境界在?哥哥巫的内秀还表现在对于旅伴的细心呵护,这一点大家都能体味在心就不用我赘言了,各位看官要想体会只好下次参加我们的旅行喽。 哥哥巫的女友是一位清秀的女孩,打扮入时而得体,深具南国美女的神韵,是否来自南国倒未及了解,只记得她自己说曾有过到浙江山中的游历。她对世间万物的各种话题都表示宽容的理解,显不出丝毫受世俗污染的痕迹。壁立千仞却能保持从容的脚步,此等大气怎不让我等须眉叹服?另外,大家提倡做环保型旅游者,把自家制造的瓶瓶袋袋装入一个大塑料袋声言要带下山,而一路拎着这垃圾袋的却是这位默不作声的女子,践行一种道德比喊出一种道德要难得多呢! 道貌岸然兄总是那样文质彬彬的观察着,刚上到山脚也如我一样脸上冒汗了,我劝他脱下外罩他斯文的摇了摇头。他对碑刻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时不时表扬着某碑上的书法,间或为某碑的不合体制作一番声讨。我俩从玉皇殿出来,为了赶上队伍我跃上几级石阶想抄这一段近路,不想道兄却在我身后惊叫一声,原来我单脚踏过的第一个石级却是一断横卧在那的殘碑,道兄用眼神抚摸着那碑文,口中喃喃:多好的字,多好的字!我说:还是从这上来吧,要不你直接跳到第二级吧。他依法做了,说:让它少挨我这一脚吧! 最值得一说的还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快乐的小驴”。一见面窄近就揭穿说小驴在论坛签名档上的那张照片是上次游玩时他跨过溪流的腿部特写,那今天我算是“窥一腿而见全驴”了哈。总起来他算是个寡言人,话不多但总时不时冒上句妙语,如大家绕着山顶想找另一条下山路时,我艰难的爬过一道矮墙,他侧立观望道:“不要扶他,这叫山坡狼。”他对大自然的景物很是在意,时不时的端起相机将他的发现定格,或是一片树林,或是一个硕大的石洞,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网友情状的偷拍,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能时时的发现并端起相机,既是一种才气又是主观上的一种幸福。他有着自己的职业,有着自己社会角色的扮演,但能如他这样超脱于消费主义的侵蚀,保持自己本真个性的青年,是另类而可贵的,我想起网人李方的一句话:有理想的人都是可敬的。 三、 读《空山鸟语》,品“山谷清幽” ------------------------------------------------------------------------------ 《春游蚕姑坨》 蚕姑坨又名姑姑坨,是狼牙山五坨之最。狼牙山以当年五壮士跳崖而闻名。除了这一层意义而外,那里还是旅游的好去处。有驴友(网络上称好旅游的朋友)发帖号召,三郎响应并约我同去,我又唤上同事郭兄,并了另一对夫妻,一双情侣,八人结伴,费用AA制。不计较那山色如何,只这形式便足以勾起我的兴致了。 周转三次,车行百余里,渐近山前。方才发现我曾于几年前到过此地,只是忘记由于何种原因,未至山顶,印象已不深。其实对于登山而言,到未到过,到过几次,未必十分要紧。同是一处山,季节、气候、时段不同,旅伴不同,心情不同,诸所不同,虽数往复,未有不可者。 大家都注意到,沿山路两侧,几乎所有平整一些的石面上,都留有清晰的墨迹,写的是:生为蚕姑生,死为蚕姑死。或多上一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同样都留有题字人姓名:□□□。这几句话伴随我们一路上山,直至坨顶。起初大家还觉得新奇,渐渐猜度玩笑,并不深以为意。 时值三月末,草木将发而未发。天略有些阴沉,能见度不高。除了满眼的黯黄,明亮的颜色并不多。也正是因为此,才更显得那几行柏树绿的纯粹,一群山羊白的耀眼。但见群峰壁立,山势陡峻,蹊路盘桓,迂曲通天。偶有鹰禽翔栖,鸣唱牵引,人声相和,回旋不散。更有奇观曰“天门”,步移形异。驴友们计议一番飞机穿越的可行性,无果而终。山腰处有“双龙洞”,似人工穿凿。洞口积小潭,泉水清冽甘甜,当地人视为灵物。探身入洞,不过数米深,水滴声声。洞顶有金银老藤,根须末梢亦有水渗出。只洞额上“双龙洞”三字太显寒碜,系小块白纸墨写粘贴上去的;另有朱漆字迹,依稀可辨,一应出自村人之手,粗鄙难堪。 山上多庙,山腰有“蚕姑圣母殿”,据说五代时这里建有“灵峰院”,原有佛殿20余间。看一侧残垣断壁,不似有许久历史。山顶开阔处有一组建筑群,尚留有两座“西洋门”(名称欠考),内嵌御制石碑,加之散放的一些旧时残碑,可见此处昔日光景。而今所能见到的所谓庙,简陋的很,料想是村人集资自建而已。我们来的不是时节,正月或逢别的什么日子,这里香火还是很盛的。 谈及信仰。凭所奉仙佛,我想村人更多的是为求子求财求平安,虽原始但却不可谓不真诚。芸芸百姓,面临生老病死,力不能逮,迷信神明,愚哉?智哉?我等所谓读书人,优游其中,全然局外客,在村人眼中,智哉?愚哉?不可一语妄断,却诚有可思者。 我们这一班游人还算得上有环保意识,都不任意丢弃垃圾。而沿途垃圾随处可见。可否参照义务献血的做法,制“环保荣誉胸章”,备于景区出入口,赠与捡拾垃圾者?虽是这样想着,并没有身体力行。倒是同行的那一双情侣,将我们野餐遗下的垃圾一路提下山,让我暗生敬意。 个人背景不同,志趣有异,这样的一班人结伴,除了相互关照,说笑议论,亦可彼此指引,丰富游览内容,增添些许智识。 三郎尚考究,下山途中见有未到过的一片房屋,呼我同去。房屋同样非常简陋,却有似写意图画,扭曲夸张,不无自然纯朴之美。更令我们意外和兴奋的是这一看竟解开了沿途所见题字之迷。隔门望进去,中居一间屋子里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器什,迎门墙壁上还挂有一块黄布,上面有字,写的什么记不很清楚了,但却足以明了,那位□□□先生原来是蚕姑再世,是位传功讲法去病度人的“高人”。可惜“高人”当时不在,不知道是在对面山上砍柴、放羊,还是忙别的公干,未得当面讨教。那一路的“墨宝”想必有点类似于商场台阶上的广告吧。 所见人不多。与一位居士共同承包“蚕姑圣母殿”的那位中年汉子慈眉善目,热情多言,有佛徒气质。四个青年军人健康英武,让我想到日下正在进行的美伊战事。 行文至此,午夜子时刚过。娟在一旁入睡良久。几上,为娟生日从坨顶采折的一枝山桃已开得几朵——春光竟被我带进家里了,哼哼(笑)。(2003年4月1日) |
转自:http://hi.baidu.com/%0D2%0B0%0BD%0A7%0C7%0E5%0C1%0F7/blog/item/3efb164f255c0e36aec3ab29.html8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