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狼牙山攻略北京旅游网 |
[游记]狼牙山攻略北京旅游网 |
2007-07-23 bjlyw.com |
1941年9月25日,著名的抗日英雄群体“狼牙山五壮士”在弹药尽绝的情况下,坚持到最后一刻,牢牢牵制住了敌人,随后,纵身跳下万丈悬崖……60多年前出现在我省敌后抗战中的这一英雄壮举,铸成了一座永驻太行的民族精神丰碑。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抢救无效,在湖南衡阳逝世,享年88岁。噩耗传来,我市一些学校,纷纷发唁电,沉痛悼念这位英雄。虽然“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许多人早已耳熟能详,但鲜为人知的是,葛振林生前曾两次踏上京西名城张家口,与我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向壮士葛振林默哀 3月22日清晨,市桥东区铁路斜街小学。学生们刚刚迈进校门,便从校园广播中传来噩耗: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抢救无效逝世。 上第一节课时,全校700多名师生,怀着悲痛的心情,全体起立默哀,沉痛悼念这位抗日老英雄,整个校园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让该校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葛振林走得这样匆忙。就在前一天,铁路斜街小学的许多同学,从媒体上得知了88岁的“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生病住院的消息后,随即举行了“慰问病重的‘狼牙山五壮士’葛振林爷爷主题升国旗仪式”活动。同时还同家住湖南衡阳市的葛振林亲属通了电话,详细询问了葛老的病情,表达了全校少先队员对老人的深深慰问。该校校长杨慧敏说,葛老的亲属对孩子们的举动表示了谢意。 3月21日这天,该校全体少先队员还向葛振林发出了慰问信。他们在信中说,从报纸上得知葛老生病住院的消息,心里忐忑不安,“您那钢筋铁骨般的身子,怎么生病了呢?”他们盼望葛老战胜疾病,重返张家口,一起登上大镜门,饱览大好河山…… 然而,这一美好愿望,已经成为留在孩子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孩子们如此全身心地关心和眷恋抗日英雄葛振林,不仅仅是出于对英雄的尊敬和敬仰。事实上,葛振林与张家口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情愫,更与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马宝玉小学”题写校名 “60年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一部英雄诗史。而发生在晋察冀边区易县的那场狼牙山阻击战,更是这部史诗中闪亮的一章。其中五位壮士舍身跳崖、捐躯殉国的故事世世代代,广为流传。它壮了军威,壮了民威,壮了国威,壮了党威。五位壮士也因此被奉为民族的英雄,成为我军的光荣,我国人民的骄傲。”这是2001年,杨成武将军在《壮士葛振林》一书序文中的一段话。“狼牙山五壮士”中的班长马宝玉是蔚县下元皂村人,葛振林当时是副班长。1999年10月6日,葛振林曾为马宝玉的家乡蔚县,以英雄名字命名的“马宝玉小学”题写了校名,以及“马宝玉中队”队名。得知葛振林逝世的消息,蔚县“马宝玉小学”的师生们,向葛振林的亲属发去唁电,悼念马宝玉的亲密战友葛振林。 葛振林生前曾两次踏上京西名城张家口这方土地,同张家口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张家口的情愫可以追溯到上世纪1983年。时值我市驻军某部“红一师”建师50周年之际,他应邀前来参加庆典活动,这是他第一次来我市。 一直保留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那篇脍炙人口的《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但我市少先队员真正与老英雄葛振林“零距离接触”,是在他第二次来张家口,即1993年6月初。那时,共青团张家口市委举办了有22支少先队英雄中队参加的“向‘红一师’老前辈致敬”主题队会。当时,杨成武将军、史进前将军和葛振林,在陆军某军原政委刘克宽、某集团军军长刘荫超的陪同下出席了主题队会。 情系下一代 上世纪1993年春夏之交的那个日子,对于桥东区铁路斜街小学(杨成武将军为该校题写校名)的师生们而言终身难忘。那天上午,春光明媚。葛振林笑容可掬地走进校园,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健康和兴趣,并与该校的少先队员合影留念。照片上的葛振林笑容满面,慈祥和蔼,簇拥在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中间。这一瞬间成为永恒,留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滋润着他们健康成长。 葛振林对我市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倾注了巨大心血。1993年6月8日,他来到张家口市煤机小学,给少先队员讲述“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故事,并题字热情勉力该校“西甸子五勇士中队”的少先队员:“发扬西甸子五勇士的献身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革命的接班人。” 1995年3月28日,葛振林在给张家口市煤机小学少先队员的信中殷切希望:“你们从小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刻苦磨练自己意志,立志做革命事业接班人,我感到非常欣慰。同学们,人生易老天难老,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革命事业都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振兴中华,建设祖国的重担将历史地落在你们肩上,望你们现在努力学好本领,长大后挑起老一辈交给的重担,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9月23日—25日,侵华日军2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多路对狼牙山合围,准备与我一分区主力决战。为保存我军实力,保护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党政机关及周围村庄群众共两万多人的生命安全,杨成武司令员毅然采取了“围魏救赵”和“金蝉脱壳”的战略战术。一团七连顺利地完成了掩护转移的任务,但是为了大部队和党政机关及群众更加安全,拖住拖死敌人的艰巨任务,便落在了七连六班5名战士的肩上。班长马宝玉和其他4名战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以一敌百,据险抗敌,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一天,终于把敌人死死钉在狼牙山上。最后,弹药尽绝,纵身跳下万丈悬崖。葛振林(23岁)、宋学文(22岁)被树枝挂住,身负重伤;马宝玉(21岁)、胡德林(23岁)、胡福才(27岁)三人以身殉国。这就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狼牙山战斗。 |
转自:http://www.bjlyw.com/bj/jingdianhuizong/langyashan/200505/8151.html5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