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踏足白洋淀之前,我曾经努力想象过她的样子,而中学课本里孙犁的那篇《荷花淀》便成为我织构浮想的依据:“……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飘渺、旷达中有一点点泥土的味道,是仙界和尘世绝佳的融合。当然还有《蒹葭》,那被吟咏了几千年的诗句,是芦苇的经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文人心中再柔美缱绻不过的世界。 正是这种飘飘忽忽梦境般的想象,伴着我度过驶向白洋淀的悠长旅途,直到听到车内同学们的欢呼。到了吗?——我顿时坐直了身子,向离我最近的一块玻璃窗看去……随即,我也听到了自己的欢呼。 那时,车子正行驶在一座约30米长的石桥上,桥的两边便是一路上让我梦牵的芦苇淀! 秋后的淀里是灰黄混沌的,雾很淡,氤氲地游弋在天地间。天气已凉,芦花早都谢了,苇尖上只剩花败后的子实,弯弯地垂着。一棵棵芦苇紧密而蓬松地互相依偎着,随着过往的秋风互相颔首致意。 放开眼去,我试图追寻芦苇淀的边缘,可是在我的目光不断扩展的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徒劳——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世界,在我目光所能及的范围内,微微浑浊的天宇和在秋风中如波涛一样绵延翻滚的苇子衔合出一个枣核般的世界;而在这“枣核”的外面,我知道,依然是延伸不绝的芦苇。这时,我才发觉自己一路的那些想象是多么空乏和苍白,小说和诗歌中那个柔曼的世界与我所要亲近的白洋淀是决然不同的。 深秋的芦苇淀雄浑而有力度,它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娇柔飘渺,却给了我脚踏实地的厚重感;它博大而开阔,让我拥有极目的畅快淋漓;比之温婉的江南水乡,白洋淀的水更似一个坚定的汉子,扛托起一片蓬勃的生命……这些未曾料想的感受让我获得一种释放感和崇高感,我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它仿佛也要蹦跃出来向这广博、神奇的土地致敬。 我至今仍无法完全说清,是想象与现实的落差造成的惊喜让我难以忘怀,还是白洋淀无垠的天地令我惊心动魄,还是秋色的苍凉雄浑更容易带给我思考的空间,但有一点我知道,在我定定地望着芦苇淀的时候,我是被震慑被折服了的。在某一时刻,我感到心是那么的空旷,却不孤寂;我只想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而抛却其它所有的意识。那一刻,我不再是我了,我想,我也许也是一株芦苇吧,一株在水淀上颔首而立的秋后的芦苇,我披着烟黄色的秋衣,低头凝视自己细瘦的身躯 .... 查看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