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野三坡游记

[游记]野三坡游记

2007-07-16    

从清西陵到野三坡大概要3个小时的路程,而路上的风景就很不一般了。
到涞源境内,山越发的陡峭嶙峋了,山坡上的植被以及谷底的庄稼,弥望的是欲滴欲流的绿。不!用“滴翠”就显得涓细而微渺了,仿佛整个的山脉都被自上而下的绿流所以掩映,从山顶辐射到四周,葱郁的把山峦包裹着。偶或有些许的石头不甘心这绿色地毯的覆盖,悄悄的露出头来窥视着苍天。
山腰上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一层薄薄的烟霭,或许是美女的丝带吧?说她不是云,是因为山顶上的天空分明有鳞状的云;说她不是雾,是雾气没有这样的轻描淡写的薄。随着山势的高陡,非云非雾的东西有了云的气息,愈来愈浓。从山腰冉冉的涌起来,岑峦恰似刚刚出锅的馒头,被腾腾的热气熏蒸弥漫着。使人想起那句“白云深处有人家”,大概随风的吹散,也许真的隐约露出几个如翼的屋角。
走过几条山里的公路,这条蛇形的路也是傍水而建。也许是“水随地势云随风”吧,有水流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平坦,偶有落差也不会很大,铺设公路的设计师也依据了如闲庭散步的小溪。鸟瞰山谷里的玉米,有如荷枪的士兵,不规则的阵容依谷而行,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磷磷的光。
路过村庄的时候,车速慢了。一瞥的看到在墙的水泥石板上,写的好象是政务公开,公示的大概是今年的农业税减免3个百分点和粮食直补的到户情况。使我想到现在中央的重大决策及惠民政策,在这样偏远的农村也没折扣落实下去,也许是加大了检查监督力度的原因吧。体现了新一届国家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所以好象2004年一直是风调雨顺,看着由于山雨充盈的小溪,冲刷鹅卵石碰撞而雀跃的水花,心情更加悦然了。
到野三坡的时候已经是上午9点半了,而野三坡的入口处分明写的是“百里峡”。迎面的是座城门楼,导游说是为拍摄《三国演义》的空城计而搭建的。50元的门票不包括索道费和电瓶车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子门票了,并且所有的厕所不收费。除电力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动力,这也是出于环保的考虑,而这的环保设施和环保意识的确是应该浓笔重抹的。
坐上电瓶车顺水泥路面蛇行,把酷暑挡在了城门之外,骤然从夏天进入了秋天。风凉爽了,不但冲洗了体表的汗渍,且有些浸入心脾了。虽然是秋天的气氛,但看到满山郁郁翠翠的花草树木,却是夏天的感觉,如星星般零散稀疏的野花,又象是微寒乍暖的初春。视觉和感觉的差异使人仿佛进入了幻境,而路边小水沟里的水看上去清冽而寒凉。大约走了3里,就到了海棠峡的入口了。
这是《三国演义》华容道的拍摄外景,高耸的山壁中间有条10来米宽的通道。风凉似秋而绝非秋,秋天的天气高爽而干燥;这里的空气却微湿而凛冽。微风翻动树叶却能穿骨透髓,石壁上细蒙蒙的是潮气还是一层均附的水?也许是树根分泌的黏液?要不然怎么可以这样均匀的附着山岩而滴不下来呢。
谷底鹅卵石铺砌的小路坡度很小,偶尔有几蹬台阶,流水也有了落差,便可以听到如骤雨初来的呼呼声。低下头,看到清清的水流漫上了小路,细细的在铺路石的纹隙里慢慢流串,恰恰不能湿了鞋底。抬头看天,自己就象站在一个巨人的脚下,看到他突出的肚皮、下巴和额头,横伸出的灌木成了巨人的胡须,给人你一种威压。天窄了,人也变的微不足道的小,有点压抑和憋闷的感觉。
走了几百米,竟然没有发现烟卷头、手纸和易拉罐矿泉水瓶什么的。大约200米就有一个不锈钢垃圾桶,不到两公里就有一个用石膏板搭建的厕所。游人即使不是很注重公共场所卫生的人,也许被这清净的气氛所感染,烟蒂烟盒的随手放入垃圾桶,不得不陶冶了你的情操。由于我们是分了四个导游带队,只是规定了集合的时限,所以轻松狎意,说说笑笑没有丝毫的疲惫和匆忙感。
峡谷蜿蜒曲折,我们闲庭散步般的晃悠,峭壁上的植物兴许是见不到阳光的缘故,叶子的颜色淡淡的,浅绿色,显得嫩嫩的。一种叫独根草的植物,零散的分布在悬崖上,就象一把长柄的扑扇,大小如大蘑菇那么大,半透明的大叶片,细细的一根茎。有些似开不开的小花,大概是海棠吧?这也许是海棠谷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些不知名字的草,问导游,说是叫蜈蚣草,看上去20公分的枝条上两侧长着密密麻麻的排列整齐的叶子,真有点象蜈蚣多而细的腿呢。
水声大了,抬头望见一线水流从半山腰上吐出来,山路也开始变陡。过了老虎嘴,石壁越来越干燥,天气也热了,又由秋爽过度了酷热,汗流浃背,但心里却没烦躁的感觉。坐索道翻过山梁,那边就是南线的峡谷,到达山顶有个凉亭,供游人歇脚。有专人负责亭子上的卫生,不停的告戒游人把烟头和杂物放垃圾桶里。坐索道上来的时候,以为是最高峰,探头下看是深不可测的峭壁;但远处看,却没有“一览众山小”的畅达,一山更比一山高。山顶上的云彩莹白地象垛垛棉花,但比棉花还要白,没有一点的瑕茈,她那样恬静的守望着山头,又象一个白发慈祥的老人。
导游说,如果不坐索道,爬台阶的话,翻越这座岭一共是2800个,上下各1400个。与其说是台阶倒不如说是栈道,是用角铁做架子,上面铺设的是木版。曲曲弯弯的匍匐在林子里,时隐时现,台阶的扶手也是木质的,不多远就有一个放垃圾的篓子。大概下到700阶的时候,就没刚下山时的轻松了,真正体会了“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气喘,下山腿软,小腿开始抖的厉害,每下一步会觉得栈道在颤动,其实是自己的腿在哆嗦。很想坐下来小栖一会,但看同行的女士仍旧咬牙坚持,也就这样跟头骨碌、哆哆嗦嗦下来了。汗水溻透衬衫,裤腿也紧紧的粘在腿上。
再走就是下坡路,但游兴减了不少。过了水帘洞,走一段路就到了峡谷的最窄处,叫一线天。说是一年四季基本上见不到太阳,山谷里的岩壁真的成了井底之蛙,并且一呆就是亿万年,悲天悯人的替它们悲哀起来。空气又湿润如初了,风也凉了许多,拉拉着两条腿,坐了电瓶车,出的城门楼。上山的激情瑞减,呵呵~,不过你问我还去吗?却又咬咬牙说:只要有机会!

原始链接: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4-8-25/441950.shtml
转自:3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