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龙门天关攻略 |
[游记]龙门天关攻略 |
2007-07-23 sina.com.cn |
5月7日,这是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了。昨天游玩了白草畔,今天要抓紧时间去看龙门天关。不过,事前,我和小王两家都不知道,这最后一天怎么游,老张故意不透露半点风声,做得滴水不漏。我们也懒得去猜测,跟着老张走,走哪就是哪。 早晨沿着拒马河的支流上溯,到了一座古城,只有门洞的古城,城头的青草在晨风中招呼游客的到来。这儿我曾来过的,看了一眼,就径真往前走,车到一个很大停车场停下,下车一看,"龙门天关"四个大字,景区的门口城墙上还挂着一个银色的牌子,AAAA,国家级风景区。真没有想到古城门的后面还藏着如此好的景点,龙门天关与老城门才一箭之地,老张上次却没有带我们转到后边来,高手啊,一点一点挤牙膏,让你一次一个惊喜,就这么个野三坡范围,让你半辈子也踩不完! 照例是向检票处作些说明,项目考察,老局长打了招呼,就着这空儿,我径直进入了景区。想想自己这点小聪明有点可笑,既然谁也拦不着,还要瞅准个机会干嘛。但转而一想,有些事情直还要点小聪明,不然都按部就班就可能偾事。 这儿的山势奇峭,流水潺潺,刚进大门就是一架铁梯,爬了上去,只见一瀑高挂,自天边落下,飞珠漱玉,这里又名九龙瀑,此乃第一瀑也。瀑布之下有水潭,倒影澄碧,清荣峻茂。再往前行,又是铁梯若自九天垂下,梯随山势曲折,让人感觉经过此梯可以登天。便一口气爬了上去,又是一层境界,仰视蓝天,俯察品类,人立乎中,感觉一股浩然气自丹田升起,此时此地,真该像苏东坡说的那样文思如潮,"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过去幼学琼林中说"天地人谓之三才",人才是最为灵动的。 一路上有玄石,有蛇首龟身石,最引人注目的是历代名人的诗句镌刻在巨石上,有顾炎武的,夏完淳的,袁枚的,有一首诗很能写出这峡谷的神韵:"面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处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署名范廷谋。唯一不足的是多用任政书法,少了些变化。这大概是在景点的建设中仓促中造成的吧。 途中多古藤,藤上刚刚发出新芽,老藤新芽,我忽然想起了泰戈尔来华访问的旧事,当年印度大诗人来华访问,是林徽因做陪并兼翻译,有论者说,老人与玉女在一起,真像老树新芽。如今这境界差强似之,饶有趣味。在一处小桥边,有一棵花椒树,三干丛生,互为倚角,主干古朴老成,树冠新叶茂密,对比的美丽,莫此为甚,旁边还有几株木兰芽树,因在深谷,得生气也晚,新抽嫩笋,绿黄相间。老张赶到,我把给他看,他居然很是漠然,点点头就走开了。后来我明白过来,他是担心知道的人多了,此树不保,破坏了生态景观。毕竟,我们一队人中,有不那么欣赏景色而着眼于采摘野菜的。 愈往上,景色越奇,回望涧底,一片绿色,游人在绿海中穿行。在一块大石上,老张忽发奇想,说是如果有帐篷在此搭建最好。我说:"大石如砥,石边古藤环绕,而一帐洞开,晓看朝阳,夕看晚霞,星夜起看月色,徘徊涧底,何等境界!"当下便催促老张回去之后买帐蓬,在这龙门天关做一次野营秀。 正在奇想妙想间,老张忽然招呼大家下山,他说:"这么上去还有很远的路,人乏马困,下山吧。"他要干什么? 下山之后,沿着山脚转入百米文化长廊。两山夹峙,一水中流,这儿才是龙门天关真正所在。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掩映在绿树丛中,两旁多为杏树,树树青果累累,有些果枝一直伸到游人跟前,举手可摘的新杏,尝尝青涩,酸溜溜的叫人直淌口水。忽然看见有些树干上挂着小纸牌,上面写着大字:"树上有毒"。大家才醒悟,原来这些果子是不能吃的。 两岸的万仞绝壁上刻有很多大字,都是古代戍边将士们的手笔,据说这儿过去是兵家必备之地,常年驻有重兵把守。但从其书法及内容看,更像是名人慰问将士时的杰作,至少,这不会是那些武夫们的手笔。这点日后还得做点考证文章。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94a0ad010008803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