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吴桥杂技大世界游记 |
[游记]吴桥杂技大世界游记 |
2007-07-24 tuniu.com |
吴桥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期,这里的杂技就已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吴桥杂技在全国享有盛誉则始于元朝以后。经过千余年的继承发展,吴桥杂技艺术愈加精湛,门类愈加齐全,并涌现出众多国内外知名的杂技名流。 吴桥杂技门类繁多,各具特长。明朝中叶,吴桥杂技逐渐形成两个流派:一派以北牟乡为中心,称为"东派",后来该派逐步蔓延到宁津、南皮等县;一派以仓上乡、范屯乡为基地,称为"西派"。后来西派实力强大,流传到吴桥全县。在西派当中,又分成许多门类,而以"刘家门"、"齐家门"、"陶家门"最为著名。"刘家门"在明朝中叶形成,擅长武功和马术。该门传统节目,除以武功为主外,还有扦子、三股子、顶功和刀门子。到了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该派掌门人刘永贵创设了马术,最突出的节目是"关公劈刀"。他把戏剧艺术吸收到杂技表演中来,使杂技艺术更加丰富多彩。"齐家门"在明朝末年形成。该门的独特艺术是 "兴活"、"闷子"和"刺清子"。后来又创建了"气功",功夫有独到之处。"陶家门"创建于清初。该门主要技艺为古彩戏法和"捞活",就是现在幻术和魔术的前身。最初各门界限分明,各树一帜。到了清末民初,各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就逐渐融为一体。民国6年(1917),孙富友招纳各门精英,联合成为一个庞大的杂技集团。根据各门的特长,编为四大门类:一是武术,二是杂耍,三是驯兽(其中包括马术),四是幻术和魔术。后来,吴桥杂技在这四大门类的基础上,越分越细,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我们是在星期五去的,天气挺冷,人也不多。对于杂技我原本了解很少,吴桥杂技我还是听处长说是国际金奖的,杂技城里面有个高人王保合。我就按照参观的顺序来说吧。首先是江湖文化城。 第二是硬气功表演,这是运气在肚子上切芹菜,用锋利的刀从这位幽默的大爷腹部滑过都没有一点损伤,只是我后来近距离观察发现这位大爷的肚子有些发青紫,可能是表面不出血皮下出血的缘故吧。 第三是用鼻子吹唢呐,这位年轻的男士就是有名的吹破天师父,上过很多中央电视台 的节目。他不仅用鼻子吹唢呐,还能用鼻子吹唢呐的同时,嘴里还抽着烟,让烟从唢呐里面冒出来,不过这样对他的鼻子损伤很大。 第四是一个杂技世家的小孙女表演用日常的橱具来表演杂技,这是用勺子和铲子顶碗。 这是用两个杆将一壶热开水顶了起来,大家可以从这两张照片看到过程,我在旁边都为她捏着一把汗,万一开水下来,女孩可就毁容了。不过人家是成功的。 第五是才艺表演,一个男孩名叫廖朋,他三岁学画,六岁登台,现在十几岁了做才艺表演,不知道他是否上学。他是双手作画,双手题字。 第六是车技表演,这是难度很大的双飞表演,都是很小的少年。 第七是一个大棚里面的表演,有很多表演,选择其中几项。这是顶杯子下面还要保持平衡。 这是腿脚功夫,顶缸,这个缸有180斤,女孩可以用脚蹬起600斤的重物。 第八是动物乐园,主要是马戏表演。 小猴骑车,小猴平衡木。 狗熊蹬火棒。 狗熊打篮球 这只狼狗叫赛虎,它认字,而且会计算十以内的加减乘除运算,很厉害,我很喜欢。 狮子跳圈。 老虎骑马,老虎太可怜了。趴着趴的也很可怜,一点野性也没有了。 第九是吴桥杂技城的镇山之宝――王保合的表演。王保合号称天下鬼手,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表演过。邓小平册封他为「天下鬼手」,因为诡异之处不在道具,就在他的手。尽管如此,鬼手的神乎其技最后在饭桌上告诉了我们,请注意他的右手,自然握拳,其实是一种障眼法。就在一阵摇晃当中,球已经换到右手来了,左手当然没有球。 「你如果不讲话就没事,只要说话就一定会输!」王保合对着围观的群众边表演边说。鬼手果然是鬼手,只要说话的一定是输家,这就是十赌九输不变的真理,身为天下鬼手就用这种方式,告诫天下的赌徒「赌,输的总是你。」 王保合不仅手快,而且还能够在嗓子眼里面纫针。我亲手放到他舌头上四根针,他自己又放了两根,然后咽下去,实际上就在咽部,然后他拿出一根线,用舌头和腮帮来回的穿针引线,最后吐出了针,六根都穿在一根线上,当时很多人都惊了,包括我,我就坐在他旁边,看得很清楚。 最神奇的是他的缩骨功,这个我在古龙的《名剑风流》上看过,缩骨功可以使人变成体积很小且柔软,很轻松的逃生或者隐藏。王保合给我们表演了一把,小费是三百元,他已经六十二岁了,说实话老是表演对身体伤害很大。我是心服口服了。吐出的钢针已经在线上了。表演缩骨功之前准备。 后来我们又去了魔术奇幻宫和马术表演场,表演感觉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因为我看过美国拍的《魔术大解密》所以看魔术一点都没有意思。 吴桥杂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在全县有杂技、魔术团体三十多个,演出小组百多个,演员一千多名。三十多年来,先后为全国五十多个杂技团体输送了一千六百多名杂技人才,遂有“没有吴桥不成班”的说法。当然,中国不只有吴桥,在山东、河南、江苏都有杂技之乡,都在一代接一代地培养杂技人才,创造新颖高难的杂技节目。有人赞叹:中国杂技如有本之木,并植根于中华民众的沃土之中,所以能够鲜花常开;还有人赞叹中国杂技是有源之水,长流不竭,而且后浪推前浪,一代胜似一代。 无疑,这些话是颇有道理的。 就在我们一行8人走出杂技城的时候,看到周围有不少小孩子在玩,有趣的是一个三四岁的小孩骑车子骑的都是小独轮车,可能是为以后表演打基础吧。周围乡村吃杂技这口饭的人很多。就像王保合说的:吴桥这个地方穷啊,没办法才卖艺赚钱,以前都是逼得,现在条件好了,年轻人都练魔术,没有练杂技的,更别说缩骨功了,马上就要失传了,年轻人吃不了学的苦。 吴桥的杂技学校太多了,从杂技大世界去当地最大的官办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四五百米的路上,可以看到4家民办学校。如今的吴桥,据估算约有杂技艺人11000多名,全县20多个乡449个自然村,村村都有杂技艺人。在吴桥,男女老少一家都能练上两手的杂技专业家庭有400多个。除了县直专业杂技团体吴桥县杂技团外,在民间还有大小35个民间杂技团体,同时还有20余个杂技专业村,3000多人的杂技演出专业队伍常年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他们会熟练地递给你一张印有他们团网页的名片。 吃杂技这碗饭就意味着走入江湖。尽管现在吴桥人经营江湖大棚的越来越少,更多是在各地旅游景点和娱乐场所。不知道再过十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同事感叹和杂技演员相比,学习读书简直是太轻松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杂技演员可能不这么想吧。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发表于 15点12分, 推荐给好友 hourglass 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641233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