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吴桥杂技大世界-旅行攻略-深圳火狐狸户外用品 |
[游记]走进吴桥杂技大世界-旅行攻略-深圳火狐狸户外用品 |
2007-07-30 vafox.com |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首流传久远的杂技民谣,是吴桥杂技深厚群众基础和独具特色的杂技文化内涵的真实写照,但我却是深受其“害”。 虽然我是吴桥人,每每同事让我露一手时,我则是大眼瞪小眼、束手无策,弄得同事大失所望;每每熟人见面,让我这个吴桥人讲讲杂技大世界里有什么好玩的,我也是一问三不知,气得熟人甩袖而去,临走留下一句话:“吴桥人,冒牌” 。 说实在的,我这个地地道道的吴桥人,对杂技却是外行,身在外地,每年回家来去匆匆,遗憾的是家乡的美景竟无缘一见。明天正好有闲暇时间,起个大早去趟杂技大世界,亲自体验一下家乡杂技民俗。 我了解到杂技大世界始建于1992年,1993年11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以及见于诸多报导中关于杂技大世界景区、景点及节目的部分内容。为此对家乡的景点顿生亲近,甚至激动,于是洗耳恭听导游小姐的“谆谆教导”,擦亮眼镜欣赏艺人们的“倾情奉献”。 江湖文化城有四个城门,我们从南城门进入,城门上是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题写的五个大字“江湖文化城”,文化城是清末吴桥旧县城的缩影,城内没有高大建筑,却别具特色,青砖小路,木制小门,再有长衫马褂的杂技艺人,给人古香古色的情调,很容易打开人们怀古的情怀。江湖文化城里展示的清末民初吴桥杂技艺人闯荡江湖的生活场景,集旧时“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上海大世界”四大杂技艺人集散地特色于一身,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一种文化的形式展示于人:说书的、唱戏的、演出的、耍杂技的,戏曲、杂技、魔术、气功,江湖文化三教九流包罗万象,古老的表演形式赋予现代的文化理念,有机结合的产物。 耳朵听着,眼睛看着,独台戏、拉洋片、手彩戏法,段段精彩、场场引人入胜,用美奂美仑来形容绝不为过。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气功表演:只见健身球大小的实心铁球,轻松吞入肚中,然后运用丹田之气,仰头吐出来,紧接将两只一尺半大的铸铁宝剑抵入食管,只留剑柄在外,这还不算拔出插入两三次方才拿出,使人不得不怀疑其宝剑的真伪,这时老艺人笑哈哈的走上前来让我看个究竟,边走边说:“假的?不可能,不信你看看,这功夫练了80年了,噢,你问我有多大岁数,30公岁了,哈哈,从我爷爷算起,我父样到我一共练了80多年了。” 二是杂技小院,一家三代,真正体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80岁的爷爷,稳稳当当,不显山不露水,但举手抬足皆为魔术,不由得你不大笑,不由得你不出神。不惑之年的儿子也毫不示弱,当场拿出作饭的勺子、铲子、碗、酒瓶,外加几把筷子“比划”起来。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那表演得恰到好处,惟妙惟肖,是您对着这些炊具怎么想也是想象不出来的,反正我的手都拍红了。接下来出场的是两个孙女,一个十三岁一个八岁,亮相还真是那么回事,还未表演掌声先响了起来,这一鼓掌,两个上姑娘更来劲了,相对一笑,满脸天真烂漫,姐俩表演的是传统的蹬技,姐姐在下蹬,妹妹在上面演,在姐姐准确的配合下,妹妹在姐姐的脚上或起、或做、或走、或跑、或躺、或卧、或翻、或倒,真是潇洒自如。一边是爷爷夸奖,一边是如雷的掌声。 |
转自:http://www.vafox.com/huwaizixun/huwaizhongxin/lvxinggonglue/2007-07-04/vafox2013546411835199228812.html4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