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桂山游记 |
[游记]·天桂山游记 |
2007-07-16 lvyou114.com |
“远望天桂云中出,一扇红门半山腰。若问人间此景许,嫦娥不用偷灵药。”这是今年清秋的一天,我去游览天桂山时写下的诗。 天桂山,又称北武当,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境内。相传,这天桂山原本不是人间的,而是数万年前天上蟾宫掉下的桂花枝变成的。住在山脚的老人们至今还相信,每到中秋月圆之夜,天上的嫦娥就会飞降天桂山顶,轻挥广袖,翩然起舞。 那是一个阴天,我们参观完西柏坡后,便驱车直奔天桂山。由于天阴,天桂山顶上灰雾腾腾,雾天一色,分不清峰在何处,天在何处。这般朦胧,不啻巫山云雨的缠绵,真让人疑想传说中的嫦娥就要现身。在雾的下边,露出的是天桂山的脊梁,那是傲然屹立的一段段斧削般的峭壁。初见天桂山的美就是这雾与峭壁的结合了。雾,给人一种轻柔而朦胧的幻觉,宛如出浴时裹着轻纱的裸女;而峭壁,却让人领略到数万年来它在地质变迁中的刚直与不屈,原始与苍凉。 乘着上山缆车,我们到了天桂北山的山腰。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径,不时窜出几只不知名的山鸟,在清秋的雾气中,我们不觉就到了归字碑。归字碑是用油漆在峭壁上涂成的一个血红的繁体“归”字,高97米,宽49米,由当代著名的书法家松阳先生书写,是为庆祝香港回归而设计的,高宽度分别象征香港的回归与共和国的诞生。仰望归字碑,我仿佛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气节荡然碑上。 过了归字碑,随山转到青龙观。青龙观是一个道观,几进庭院,依山而筑。观里供奉着几尊道教的神,一两缕青烟从烧香用的古鼎中冒出,不见一个道士。这里的清净是真实的,远了寺院的晨钟暮鼓,也没有神前的经声佛号,一切都很自然,一切都顺应了道家的无为之求。在这里,我不禁怅然起自己曾经苦求功名的卑微了。想当年,租一农舍于岳麓山下,夙兴夜寐把研考;如今出了清华园,高山重重岁犹半,不亦悲哉。 青龙观的左后侧,便是白女洞。顺着指点的方向望去,在大约垂直距离二百多米的峭壁中,依稀可见几个洞口,一条小道盘旋而上。相传当年躲债避难的喜儿,就住在这里,洞内的石壁仍见烟熏火燎的痕迹。 为了节约时间,我们直抄天梯奔赴峰顶。天梯是一条在峭壁中开凿的人工小道,长约三百余米,平均坡度在70度以上,最窄处不容双足,幸有铁链相扶。返身回望,人在峭壁中,脚下悬岩如坠,山风一过,群壑轰鸣。然而,高处不胜寒,我们各个揣着怦怦直跳的心一个劲儿往上爬。熬过天梯,再穿过一片浓密的丛林,我们终于到了山顶。山顶上是一座庙,旁边立着块石碑,赫然刻着“天桂极顶”四个字。站在极顶,放眼四眺,远处天地茫茫,群峰隐约,近处宿鸟归飞,寒蝉低唱,方知已近暝色。再顾往来之径,已是无影无踪了。人在这种境地,自然领略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看庙的是一个矮小的老头,发白的粗布衣敞开着,两个袖口的边全磨没了,腰间系根皱巴巴的两指宽的旧布条,布条下垂的一头随风摆动。他无拘无束地同我们交谈,全然不知自己的褴褛,我惊诧他在现代物质主义面前的迟钝抑或超然了。试想,现代都市的文明人,谁能缺少赏心悦目的playboy或goldlion?谁又能离开弦歌杂作的夜晚? 在夜色苍茫中,我们离开了天桂山。也许十年后,我还会来拜访天桂山的,但恐怕有些东西是要缺失的,一想到这里,我心头有一种无言的隐痛。古人有词道,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是的,十年后再来重游时,那时的我已不再是今天的我了。 |
转自:http://www.lvyou114.com/member/2065/youji_show.asp?id=22803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