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建设中的山海关 |
[游记]建设中的山海关 |
2008-05-22 sina.com.cn |
辽西走廊面海倚山,自古以来就是从中原到东北的交通要道。本来,辽西走廊西端是有军事要塞的,那就是隋唐时期的渝关。“枞金伐鼓下渝关,旌旗逶迤碣石间”(唐高适《燕歌行》)描绘的就是渝关附近的战争画面。渝关即今山海关西古城村(见拙作《渝关考辨》,载《辽海文物学刊》1998年二期)。五代梁贞明三年(917),契丹攻陷渝关,为了向中原进军方便,就毁关夷险,还将这一带划入契丹根据地中京道管辖,设迁州(今山海关),润州(今海港区海阳镇),从东方迁来渤海国遗民。在中京道与南京道搭界的榆河(今戴河)畔,新设了榆关驿(今抚宁榆关镇)。它既是马驿,又是稽查行旅,收过境货税的关,但有关无隘没有军事价值。后来,金、元两代统治者都是进军中原的民族,无需在辽西走廊西端设险。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元平章(辅佐丞相处理军政大事的高官)完者不花与乃儿不花率数千蒙古兵“入桃林口,寇永平,掠民资畜”。明指挥刘广战死。千户王辂分兵在迁民镇(即辽迁州、金元降为镇)、界岭口设下埋伏,堵截蒙古兵的归路。明军又从燕河营出兵夹击。元兵退走,到迁民镇,进入明军的埋伏圈,平章完者不花被俘,乃儿不花逃遁。这次大捷,引起大将军徐达对迁民镇战略地位的重视。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bc3c27010009cf.html2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