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登碣石山

[游记]登碣石山

2008-05-22    163.com

这里不需要文化。我们的生命只是大自然沧海桑田变化间偶然的作品而已。许多文明已经沉入海底,而现在很多巍峨的山脉,也曾经静静地于大海的波涛下,眺望着隐约的蓝天。但是,这种山与海的变迁如此贴近,近到如同大海刚刚退潮,它上面的海水还没有流尽,而此时,人世间已经是从蒙昧到文明,已经是征战杀伐、更迭了无数个朝代。任何人面对这种变化,都会有一种惊竦,生命悄然失重。

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历来将生命还原到自然中去,在自然山水的和谐间寻找生存的基点。因此,带着对山与水的虔敬,细致而小心的确定着人类生存的位置,这就是历史文化中宏观的风水学。在这种风水学中,碣石山具有了它特定的意义,使之成为人类文化与自然山水分布的特定坐标点。

碣石山之得名,始见于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经》。其北山经明确载有:“碣石之山”。 《史记·天官书》也有:“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碣石山之所以在远古时就闻名遐迩,主要是因其位于渤海沿岸,而且地处中原与东北连接的海、陆交通要冲,主峰高耸,形貌奇特,能起到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地理座标的作用,在相当漫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为北国天开海岳之地的象征,因此被尊称为五岳之外的“神岳”。不仅如此,碣石山还与古代神秘文化发生了密切联系,这里留下了燕国的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子等仙人的足迹, 因此,引来了一位位帝王,为这并不高耸的碣石山,增加了在历史文化中的份量。

我望着隐于葱笼间的山路,看到的是一个个背影——公元前215年,灭六国一统江山的秦始皇下山了,面对沧海桑田的变化,不知他是否还会固执地去求访长生不老的仙药。百年之后,汉武帝来此朝拜,也下山了,光武中兴的繁华之后,碣石山依旧孑然独立。随后,碣石山又送走了魏武帝曹操、晋宣帝司马懿和北魏文成帝、北齐文宣帝和唐太宗李世民的背影。唯一鲜活而真实的,是革命先驱李大钊,他曾藏匿于五峰山韩文公祠,与碣石山结下不解之缘,并于1919年夏天借到这里避暑之机,写出与胡适论战的公开信《再论问题与主义》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重要著述。1924年春夏之交,他还躲在碣石山中避开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缉捕。

转自:http://ff.hai.blog.163.com/blog/static/11507522007727056538083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