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碣石山

[游记]游碣石山

2008-06-27    sina.com.cn

带你游览碣石山

董宝瑞

坐在举世闻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海滨的礁石上,可尽情观赏的是已故著名散文家杨朔在《雪浪花》中描述的“潮涨潮落,云起云飞”之景,而要尽情领略有雄才大略的“魏武”曹操笔下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境,则理应也像“登高必赋”的曹孟德那样,到山雄水美、风景如画的昌黎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了。

碣石山是古今有名的观海胜地,也是中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千古神岳。

古老而神奇的历史名山——碣石山,由燕山山脉伸向渤海之滨的上百座巅连起伏的峰峦组成,群峰逶迤绵延,方圆达数十里,巍然屹立在渤海近岸的滨海平原。

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又名汉武台,俗称娘娘顶,海拔695.1米,位于昌黎城北一字排开的屏峰障岭正中。其顶尖突起于如同刀削斧劈般的宽阔山胸之上,呈圆柱形,极似架设天桥的柱石直插云霄,显得异常险拔、峭丽。令一般人很难想像的是,在海上航行,由茫茫沧海远远向这里眺望,碣石山那颇像可作标识的木楬插在海岸的绝顶,矗矗高出,恰似一个天造地设的导航标石。正因碣石山有着如此明显而独特的形貌,而这一带又恰恰为由西北高原迤逦北来的高山大岭入海之处,从远古时起,这座渤海沿岸奇特的山峰就成了北方沿海地区醒目的地理坐标,被古人记入《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等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在北山经中明确载有“碣石之山”,并云“其上有玉,其下多青碧”;《尚书·禹贡》导山记“导岍及岐……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 记冀州入贡之道时云“……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前者说的是北方众山由西南伸向东北,抵达碣石山而入大海,后者说的就是碣石山为循海入河,即由辽东湾驶往古黄河口(在今天津市一带)必望的航标。而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著《史记·天官书》时,说得更加形象,他在谈中国北方的山川走向时云:“故中国山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没于勃碣。”也就是在说,若把中国北方的山川喻作一条出水蛟龙的话,那么“龙”首挺立在甘肃、四川交界地区,而“龙”尾则翘起在渤海(古时称渤海为“勃”)岸边的碣石山;若反转过来形容,碣石山又可以说是正欲跃身入海的蛟龙的“龙头”了。

碣石山在春秋、战国时代,同中国古代的神秘文化和古代航海家的探险活动发生了密切联系,成了所谓的“仙人”的产地,成了不少笃信“神仙说”的人心目中与深海中传说的三座神山紧密相连的“神岳”。《汉书》的编纂者,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赋》中吟有这样一句诗:“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唐朝贞观年间的著名学者吕延济在注这句诗时明确指出:“神岳,即碣石也。”正因如此,秦始皇、汉武帝等秦、汉封建王朝最有声威的帝王相继来此祭祀“神岳”,大搞求仙活动。与秦皇、汉武大不相同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魏武帝曹操笃信“神龟虽寿,犹有终时”,他在“东临碣石”时主要不在拜神求仙,而在“以观沧海”,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绝美风光。吟出组诗《碣石篇》,特别是传颂千古的山水绝唱《观沧海》的曹孟德,应当说是“神岳”碣石真正的知音。

1954年夏天,认为“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对曹操的《观沧海》诗倍加欣赏,觉得曹操的《观沧海》诗“很有气魄,很美”的毛泽东,在第一次到北戴河海滨避暑时,就观海揽胜,抚今追昔,在“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之际,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阕《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而使“碣石”这一古代名山异常声名煊赫,倍加引人瞩目。

碣石山自古为祖国北方沿海地区有名的游览胜地,形成风景区的历史久远,至少可追溯到上千年前原在辽西的营州侨置到碣石山下的唐朝后期,和在碣石山前的阶地设立营州邻海军,置县“广宁”(金大定二十九年,即1189年改名“昌黎”)的辽代。自辽、金起,碣石山风景区就成了地近北京(辽、金时名“燕京”)的游人麇集之地;特别是近代铁路修到昌黎以后,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山海关、锦州、沈阳一线到这里春游、避暑和远足的宾客络绎不绝。上一世纪初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出生在与昌黎紧邻的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与碣石山的秀美风光结下不解之缘。他在找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时,不仅多次到碣石山游览、山居,从事重要的革命活动,撰有《游碣石山杂记》、《旅行日记》、《五峰游记》等记游文章,还曾在1917年4月7日《甲寅》日刊发表的《都会少年与新春旅行》一文中,推荐北京附近“寻足供旅行之名所”时,特意着重介绍了昌黎碣石山的奇景妙境:“……就中以昌黎县之碣石山,余知之最稔,其中胜境颇多,登五峰绝顶,茫茫渤海,一览无既。逢春则梨杏桃李之华,灿烂满山;入秋则果实累累,香馥扑鼻;余如松风泉石,皆足涤人尘襟。距京约以一日乘汽车可达昌黎,山在城北八里许。”并情不自禁地倾诉道:“余频年浪迹都会,每岁归里,辄过昌黎,入山一憩,久溷于机械诈伪之人世中,骤与此不知不识纯洁优静之草木泉石为邻为友,其快愉清醒正如乍释重荷,刚出泥途,有非居都会者所能梦见者矣!”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821930100051v.html3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