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袁林游记 |
[游记]袁林游记 |
2007-08-02 chinafns.cn |
一日,携同几友前往安阳体味殷墟文化,忽感游兴未尽,便一起来到安阳博物院——袁林游赏。 袁林,也称袁公林,位于安阳洹水北岸之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袁世凯的墓地所在。这座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壁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1916年,时任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病势。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耗资约72万银元,在洹水河畔建起了这座占地近140亩的浩大茔宅。 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硕大的照壁是整个袁林的最南端,照壁内侧满饰砖雕图案,技艺精湛、庄重典雅,是全国现存照壁中规模最大、纹饰最精美的一个。 墓区的南端在安阳桥洹水北岸,是一高大的照壁,壁内嵌刻有五个墓徽。照壁之后,往北是半里多长的砖石神道,途有石板桥,神道北端有一玉带形的石拱桥。下桥北去,便是牌楼门。袁林的牌楼是用钢筋水泥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粉饰太平。六柱五楼冲天式的高大牌楼,雄居神道中央。牌楼门两侧矗立着六角形望柱,每个柱子顶端都盘踞着一个阔口仰面的神兽——望天吼,更添了几分神秘、威严、镇摄之力。望柱四周以白玉雕花栏狮护绕,四角柱头有四个石雕狮子。望柱上雕有日、月、星、辰、山、火、龙、虎、长尾猿、锦鸡等纹饰。望柱上还有一“旸”字乃是将死者由人间引向天堂之意。穿过传统的牌楼门之后,是松柏成荫的神武大道。神武大道两旁是对立着汉白玉雕铸的华表、石马、石虎、石狮、石雕武将、石雕文臣等,文臣武将穿着“北洋时代”的服饰,似乎是“洋式翁仲”。这是当时按照“帝王”的规格,为袁世凯墓做仪仗。华表高一丈五尺,耸立于基座之上。柱身六面,满饰花纹。上面的花纹称为“章”,因为总共有十二种,所以称作“十二章纹”。十二章纹是中国传统的帝王专用纹样,它以黼黻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日、月、星、龙等不同的图案,经过石匠的巧手雕琢,共同组成了一件难得的浮雕佳作。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不论石马、石虎、石狮还是文臣武将,全都是短腿。 顺神武大道而入,直视碑亭,面阔三间,亭内伏卧着一座巨大的石雕,叫作赑屃(bixi)。传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之一的赑屃喜好负重,所以人们安排它来驮碑。在这个高达5.5米的墓碑上,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 过碑亭即为堂院大门,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上覆绿琉璃瓦,面阔三间。在堂院大门的每一扇门板上,都有横七排、竖七排的铜门钉,它不仅起到装饰门面的作用,更重要的体现出一种森严的等级,表明它的主人虽然比故宫里的皇帝低一个等级,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贵人物。过大门院内神道的中央,陈列着一座风磨铜鼎炉。堂院是一组四合院式样的建筑,由景仁堂和东、西配殿组成。景仁堂居中,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室内设有供桌、灵位以及袁世凯生前的衣冠剑带。而东西配殿则作为其他高级官员休息的地方,陈设相对简单。如今,景仁堂里面陈列着殷商王朝的文明,东西配房是《袁林及袁世凯其人展览》。 再往前行,便是大墓台基。台基有三道门,中间的铁门又完全是西式建筑,貌似民初的“大帅府”。然而,铁门上挂着的墓徽却是雕刻着苍龙、猛虎等。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基均以虎皮石墙垒砌而成,最高处为大墓宝顶。上置黄土,墓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 墓台之上有石柱铁门和祭祀用的石桌。墓冢呈半圆状,系用青石围砌,然后上敷黄土。据说,整个墓台部分,是比照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建造的。袁墓最特别的地方还不是它的西式构筑风格。与一般中国墓葬相比,袁墓最大的特点是,陵墓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该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当年袁世凯灵柩由北京移到彰德(安阳),墓工仓促,先建墓圹安置灵柩,并开隧道于左,为袁氏夫人预留备穴。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据说,当年整个墓区由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在平旷的洹上一带,的确是一处景致福地。 据闻,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 安阳,不仅有殷商文明的传承,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而袁林的教育意义更使广大中华儿女明史志,践真知。余和几友甚感:历史烟云回转至,今朝念知力堪言。 转载:http://blog.sina.com.cn/u/5709bf4e010005jj 作者:袁林 |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转自:http://blog.chinafns.cn/u/2241/archives/2007/2966.html3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