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ugui 39979378862364 发信人: hubugui(道), 信区: Saloon 标 题: 河南游记(五)袁林 发信站: 瀚海星云 (2007年07月28日22:22:12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五)袁林 袁世凯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然而他是庶出,与嫡兄不和,因此早就不回项 城了。由于安阳交通方便,又有帝王之气,袁世凯被满清皇室逼迫下野之时就以 安阳作为大本营。1916年洪宪皇帝梦碎之后,6月6日去世。遵照他的遗嘱,葬于 安阳。是林而不是陵,因为皇帝的墓才叫陵,士大夫的墓叫做林。曲阜的孔子墓 是孔林,洛阳的关公墓是关林,--我们在车上看到了关林的牌坊,然而未能前 往参访。 虽说是袁世凯个人的墓,却是民国政府出钱出力修建的。正面是五重巨大的 牌坊,好笑的是没有匾额,柱子上却写满了“坚决地贯彻毛泽东思想路线”之类 的标语,自然是文革的杰作。进门之后,循古例是两排汉白玉雕刻的马、牛、 羊等动物,包公、岳飞墓都有的。再看下去,却令人无法不失笑了:动物之后, 忽然出现文官和武官的雕像!更滑稽的是,文官的打扮好像中国古代的,武官的 服饰却象袁世凯操练的北洋军。真是中西合璧,古今同伦,甚至众生平等。不过 袁世凯也正是这样一个人物,“通就是不通,不通就是通”,甚合禅机。 众生雕像之后,就是赑屃(音“毕戏”)驮的墓碑了。正面大书徐世昌题的 “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背面却无字。跟武则天一样,袁世凯立的是无字碑。 墓碑之后又是一道中西合璧的铁门,然后才是袁世凯的墓本身。这墓看起来 好像一个大花坛,袁公世凯似乎是“长眠在苍松翠柏之间”了。文革的时候红卫 兵曾尝试用炸药摧毁,谁知此墓极其坚固,毛泽东又下令保护这个反面教材,终 于保存至今。 徐世昌慷国家之慨,不但为袁世凯修了陵墓,还为他的家人修了公馆。不过 报应来得真快,没过几年冯玉祥的军队来到安阳,就抄了袁世凯的家,把袁宅改 建成了中学。 有一间殿,以前是安阳博物馆,现在是袁世凯生平展。由于时间有限,我只 来得及看了一点。然而这一点已足以使我感慨良多。原来袁世凯少时两次科举不 第,投笔从戎加入吴长庆的淮军。1882年23岁时赴朝鲜,平定“壬午之乱”,恢 复朝鲜国王的统治。朝鲜国王感恩戴德,为他设立生祠。1885年26岁时被任命为 清朝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事实上是朝鲜的太上皇。1895年开始 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小站”,这个名字真是不错!全国的希望所寄,却轻描 淡写地称为人生的小站。 袁世凯的劣迹是人所周知的:出卖维新派、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答应《二十 一条》、复辟帝制。然而我感慨的是他年轻时看起来是如此英姿勃发,如此有功 于国。如果他早死几年的话,也许我们会象崇敬林则徐、左宗棠、严复一样崇敬 袁世凯?展板上介绍了几首袁世凯作的诗,我没来得及记下,然而这些诗给人的 印象是豪迈雄浑、忧国忧民的。 黄仁宇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里提到,1925年蒋介石率领黄埔 学生军第一次出征,2月10日“晨起准备各事,发令毕,泪涔涔下。火车机坏, 煤又不济。闷坐常平站久候。因感吟一绝曰:‘亲率三千子弟兵,鸱鸮未靖此东 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涕泪横。’九时开车,下午一时到塘头厦。” 鸱鸮就是猫头鹰。周公东征的时候,有人在周成王面前进谗言,于是作《鸱 鸮》诗表白心迹:“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蒋介石的这首诗我觉得作得不 错,虽然气势不如毛泽东,然而至少是个豪杰。袁世凯的诗,也有同样的印象。 然则袁世凯的正面事迹,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这是我们的问题?还是袁世 凯的问题?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 皆归焉。”诚哉斯言! 我的手机有联想功能。输入“袁”字,联想到的第一个是“绍”字,第二个 是“术”字,然后就是“的”、“一”之类,没有“世”字,也没有“崇”字。 袁本初、袁公路九泉有知,是否会大感快慰?袁崇焕和世代守护他的佘氏义士, 又会作何感想?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来源:·瀚海星云 bbs.ustc.edu.cn·[FROM: 61.191.195.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