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南游记之开封 |
[游记]河南游记之开封 |
2007-12-02 sina.com.cn |
同寝室的两位姐妹都在郑州都买了房了,所以今年的国庆长假我在河南玩了4天。由于近几年媒体的大力宣传,使得我去河南之前不断地告诫自己在河南逛要长个心眼,不要随便相信那边的人说的话,并且我把身上的钱、卡等值钱的物品都分开放了,那情形倒是颇有点像那些不了解大陆中国的外国人第一次来“共产主义中国”旅游一样,不说是惶惶不安,至少是存有偏见的。尽管我周围的河南同学都很厚道,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都很单纯,他们不能代表那些本土的河南人。河南,这个中华文化的摇篮,在当今已被贴上了“穷”、“乱”、“坏”、“艾滋”等众多负面的标签;河南人,这些曾经被誉为是真正的“中国人”的人们,在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不受欢迎的甚至在某些地方遭排挤的一个群体。我们的理性可以告诉我们一小群人不能代表全部,当今河南人的形象也的确是几粒“老鼠屎”坏了一大锅好粥造成的;与此同时,我们的感性认识却是比较直接:河南人很坏,因为那些犯罪团伙以河南人居多。当理性遭遇到感性的挑战时,大多数人的感性认识在一开始是要占上风的。很遗憾,我也属于大多数人中的一个。 头两天在郑州逛,感觉很平淡,觉着全国人民都有的陋习在那都有。但是第三天的开封之行使我对河南人的印象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封我是一个人去的,因为听说离郑州很近,所以我早上9点多才晃到汽车站,一到汽车站我就傻眼了:不就是去个开封吗?怎么还得排队等车?排队也倒还是其次,这个队也排得太长了吧,我足足排了一个小时才坐上车。更令人发疯的是,车慢悠悠地开出车站不久就遭遇到了大堵车,整整堵了一个小时,所有的车爬行了不到200米。真是磨练人的耐心啊!正当我准备下车向同学发牢骚并且欲结束这趟旅程的时候,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学生模样的男生安慰我道:“别急,今天过节,再堵一会就没事了。”正是这一声安慰之后我的心态放平和了,在平和心态的伴随下堵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流像刚疏通的下水管道一样瞬间畅通无阻,一路奔向古都开封。 在路上,我认识了了坐在我旁边那个男生小潘。小潘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士,在郑州上大学。在和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了这个年龄比我还大的大三学生的经历和开封的一些风土人情。小潘在课余常做销售一类的兼职,所以口才不错,见识也还算广。一路上小潘不断地给我讲解路边变换着的风景,并且给我介绍我马上就要去参观的景点。其实小潘自己也承认,身为开封人的他有些景点还是小时候去过的,有些甚至都没进去过.这我一点也不觉着奇怪,因为人往往忽略自己身边的事物,有时甚至包括身边的人。但是小潘再怎么不知道也比我强。下了汽车之后,小潘硬是坚持把我送到了第一个景点包公祠,并且留下了他的手机号码,说有什么紧急情况一定打电话给他,并且正当我在包公祠给包老爷照相的时候又接到了他的电话,告诉我不要错过包公祠附近的几个景点。小潘的热情令我很感动,萍水相逢,也算是缘分,尽管小潘的相貌很一般,个还没我高,但是我相信我不会忘了这个淳朴的开封小伙,因为我不是那种以貌取人的人。 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对开封的景点很是失望的,仿古的复原建筑太多,复建的包公祠,杂乱无章的宋都御街,影视城规模的开封府和清明上河园,不断地重复表演着包公开堂审案和财主小姐抛绣球之类的节目,更让人失望的是那个所谓的天波杨府,很是粗糙,去过之后简直是让人对曾经让汉民族免遭杀戮的杨家忠烈的兴趣都降低了。从天波杨府出来之后我带着失望的情绪,直接打车去汽车站欲结束开封的旅程。在车上我忍不住问起了开车的师傅,为什么身为七朝古都的开封会有那么多的复原建筑。开车的师傅微微一笑,操着浓重河南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说我自己不会找地方,像龙亭、繁塔、大相国寺、山陕甘会馆之类的这些真正的古迹一个都没去,复原的建筑是几乎都没落下,但是他也告诉我,因为黄河的洪涝灾害,解放之前的几千年里,黄河每发一次大水,开封总得被淹。历经各个朝代的洪水的侵蚀,对古城也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据说开封在黄河水下被埋了七层,现在能留下来的,都是原来建在地势高得不能再高的地方的建筑物。看着我那带着几份失落的表情,师傅主动提出来如果我不是很赶时间的话可以带我走马观花式的把我没看到的这些景点过一遍,因为开封说白了就只有个县城大的面积。跟着这位师傅,我车游了我真正想看的古迹。每到一个景点师傅就会问我是不是要在门口停下拍个照什么的,只要我下车拍照,这位淳朴的师傅就默默地把车停在路边等我。当车子开过龙亭公园的时候,师傅骄傲地告诉我,龙亭公园中的那个颇为雄伟的大殿是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的地方。但是红墙的威严,琉璃瓦的光芒仍然掩盖不住古城的沧桑和荒凉。赵匡胤也许并没有想到,这个成就他“黄袍加身”的地方如今成了普通大众都能涉足的休闲场地,她的名气更是依托于每年一度的龙亭公园菊花展。他也许更不想知道,他所缔造的那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兴盛的朝代只能让后人从残破不全的“清明上河图”中感受昔日的繁华。沧海桑田,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推出了这个世事变换的规律,人类在自然面前永远是显得那么地渺小,城市没有永久的繁华,天下也没有不散的筵席。 回想短暂的开封之行,现在充斥我脑海的除了那大大小小的古迹和复原建筑之外,更多的是一张张淳朴的面孔:给我做免费导游的小潘,游了两条大街只收了我两块钱的蹬三轮的大嫂,清明上河园中热情地给我介绍旅游景点的灌汤包店的老板,还有那个默默把车停在路边等我拍照并且带着我几乎转了大半个开封城的的士师傅……谁说河南人不好?我觉得开封人就不错,尽管开封早已并非都城,但是开封人还是保留了曾经作为天子邻居的气魄,不卑不亢,不斤斤计较,礼数也很到位。如今的开封早已不是张择端画笔下的那个繁华都城,或许这一切得归功于那个淹没在黄河水下的曾经的繁华古都,因为她会时时刻刻在开封人耳边呓语:不要忘了,你们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城市——天子曾经是你们的邻居,包龙图曾经是你们的市长。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49eacb01000ae91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