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

[游记]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

2008-06-27    sina.com.cn

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

2008-04-11 20:00:41

大中小

标签:西双版纳娱乐

2007年10月31日 21:19:16 作者: zhusuqi

“版纳”是中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简称,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

西双版纳介绍,是

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公园,也是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

幼时,我偎依在奶奶膝前,听过奶奶讲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远古故事。

奶奶说:三国时候,诸葛亮带兵七擒七纵南蛮的“化外之人”孟获,降服了七十二洞主,从而征服了云南。

诸葛亮重新划分了云南各部落的地盘,富庶之地都留给了汉族;临水风景优美处让给了征南中出力最多的傣族人居住;抵抗最多的佤族人,诸葛亮则将他们发配到了缺水的山上。

佤族以前只种过水稻没有种过旱谷,诸葛亮使计,假意说教他们们学种旱谷,其内心是想除去傣族和佤族中彪悍的汉子。

诸葛亮命人在第一年送了些炒熟的谷种给佤族播种旱稻谷。

炒熟的谷种如何会有收获,当佤族人来问时,诸葛亮装模作样掐指算了算,说:“是你们心不诚才如此,要心诚才能种出旱谷。”

佤族大头人问:“怎么才能让老天爷知道我们心是诚的呢?”

诸葛亮答道:“只要每年种谷前杀一个络腮胡子的人,用他的头颅来祭谷魂就能带来丰收。”

第二年,诸葛亮让人给佤族的是好谷种,这年佤族人真就获得了好收成。如此,这个杀络腮胡子

祭谷的习俗也就持续了一千多年,佤族人杀光了本族有络腮胡子的人,就杀傣族的络腮胡子,傣族的杀完了就杀汉族的络腮胡子。

当年,奶奶在讲完故事时,还强调一句:“从那时起,凡是有络腮胡子的汉人,都不敢再进西双版纳的傣族地区。”

奶奶还告诉我,从那时起,傣家人学会了放孔明灯,学会了盖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的干栏式竹楼,而那竹楼美观的楼顶就是仿照诸葛亮的帽子形状来建成的。

1956年,我的一个姑姑在我家因父亲遭冤狱,家中生活陷入困境后,自谋生路而在昆明报名参加了青年垦荒队,敲锣打鼓去了西双版纳农场。

姑姑一走,就是几十年未得回家,成了家人长年思念,却又遥不可及的牵肠挂肚。

那些年,不说收入少,舍不得路费,就是想到那遥远的艰辛路程,就会让想去之人惧而止步。

姑姑去时西双版纳游记,从昆明出发到西双版纳,路上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简陋的公路只通到离西双版纳还有300余公里的思茅,从思茅再前行,就完全要靠双脚沿马帮的小路徒步,有时甚至要在茫茫的原始森林中拓路而行。

我姑姑那批人去西双版纳的时候,还没有知识青年下乡的说法,她们是与一些南下军队里的军人,后来的复转军人,为了解放、保卫、巩固和建设边疆地区而去,是怀着崇高的理想而去的。

记得我在文革前看过一本叫《边疆晓歌》的书,书中就有对姑姑这批人中,几个主要人物报名参加垦荒的内心动机,有着细致的描写。

书中有一段最具有那个时代特征的描写文字,我至今还依稀记得:

“战斗的号角吹响了!

青年们即将离开美丽的春城,踏上征途,奔赴祖国的亚热带边疆。

那里是一片天然碧绿的大地。那里也是一片几乎断绝人迹的神秘的大地。

……

青年们将迎着亚热带阳光,在那里披荆斩棘,和大自然展开一场激烈的搏斗;他们决心把这块绿宝石开发出来,使它在祖国社会主义时代,放射出独特鲜艳的光彩!”

书中所讲故事,让年少的我,第一次对姑姑的神秘生活充满了向往,觉得那里的生活是多么的富有诗情画意,觉得那里的的傣家竹楼和荒原是多么的神奇。

书里曾描写一个主人公出差回到昆明,他在昆明期间发生的几个故事,都是在的昆明人耳熟能详的街道地名里展开,这大概是解放后出版的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中,第一次涉及到昆明城吧,因而让所有

的昆明人都格外亲切和惊喜。

我至今还记得主人公到南屏街一个澡堂洗澡的情节,因这人让热带的暴阳晒得皮肤太黑,澡堂里的搓澡工以为是他太脏,过份卖力地用劲过度,将主人公背脊上皮肤搓破了。

我有一同事的姐,也是在五十年代参加工作组到当地工作时,让土匪打死,被追认为烈士。

七十年代中期,我姑姑终于能回昆明省亲,可惜我当时正在深山中“挖洞”不得一见。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之间,我因工作关系,多次到过西双版纳自治州和景洪市。

那时西双版纳在哪里,纯朴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当地汉人非常欢迎昆明地区的人去,普通的傣族人看见昆明去的人,因闹不清昆明与北京的区别,总以为这些新来的汉人都是毛主席派来帮助他们的干部,极其好客;当地的汉族人一看见昆明人去,多会让他们想起他们的家乡和家人,也是极热情。

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到寨子里玩,几十户人家的寨子,几乎所有的老老少少都来欢迎我们,为我们烤香茅草乳猪,为我们大口喝酒,为我们敲起象脚鼓,为我们唱起多情的傣歌,为我们跳起热情奔放的孔雀舞直至深夜。

我们没给他(她)们什么,就是为贫穷的孩子们带去了些微不足道的铅笔课本,为老咪涛和老波涛带去了些不多的糖果零食。

那时,到三岔河野象谷,到小勐养的象树,到橄榄坝,到勐仑植物园,到景真八角亭,到独树成林,到
那些地方,要么就收象征性的一、二元钱,要么分文不收,你在寻路的过程中,还会有当地人热情地为你指路,当向导。

在那时候,在泼水节期间,也会偶发些新来咋到的内地旅游者,因不懂傣族人的泼水风俗,为少

数几个傣族年轻人过火的乱泼乱灌行为与当地人产生过冲突的事情。

前几年,我因工作关系,差不多二、三个月就要从老挝国开车经勐腊到景洪办事。那时,西双版纳的旅游热已经腾腾而起,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而门票也开始让人咋舌,吓得随我而来的老挝人不好意思要我请他们进去玩,说门票贵得恐怖。

我也曾向随我入境的老挝官员和平民炫耀过,我们沿公路两侧管理得极好,中规中矩的经济林带,包括由几十座大山上连绵不断橡胶树形成的橡胶林。笑话过他们国内的山上尽乱长些密不透风的树林、野草和灌木,这让老挝人失去和浪费了多少能发财致富的机会。

炫耀过的几年后,我回到了昆明,近年我看到过许多报道,让我从当年的高谈阔论中知道了汗颜,从老挝官员的唯唯诺诺里发现了不对。

因为报纸等媒体上报道,已经有国内外专家和国内的有识之士发现,不久的将来西双版纳将要面临着的严重忧患和后果。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99b3b01008xt8.html61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