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那个夏日电音迷离 |
[游记]那个夏日电音迷离 |
2007-08-05 live.com |
听觉日记:那个夏日电音迷离 注:这篇稿子属于有口皆碑型,我得意地笑~~~新博里再贴一遍,看过的不要嫌烦。。。 上午,雾渐晴 《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Colleen2005 夏日的清晨笼着薄雾,半梦半醒间依稀有乐声耳际萦绕,澄澈如水晶。瘦薄的节奏裹紧器乐织成的旋律,于一片氛围电音中轻舞,虚实交错、断续无端。乐器是旧的,音色却是新的。 “Colleen”是法国姑娘Cecile Schott一个人的乐队。在这张专辑中,她摒弃了2003年处女作《Everyone Alive Wants Answers》依靠采样建造世外桃源的手法,将重心转移到原声乐器上。带有迷幻色彩的氛围电子铺开画布,箱琴、木琴、竖琴、大提琴、19世纪的玻璃铁琴等古怪乐器开始在上面涂抹颜色。你也许猜测音乐是纷乱的,事实恰恰相反,材料极端简练,采取逐渐演变的手法展开音乐,它是纯正的简约派。演奏单调,旋律由精简的素材构成短小的模式,不断地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作细微的变化。音高逐一出现,连续的移位对应,在形式主义的边缘游走。美感是抽象的,一切愉悦的感受均由想象引发——它不知不觉将你记忆中深埋的东西挖出来,并把它放大,于是有奇怪的亲密感向你袭来。 可以用李商隐的诗句为《The Golden Morning Breaks》作注——“昨夜星辰昨夜风”。 《The Garden》Zero 72006 在太阳还没来得及灼热前,夏日是温情的。思绪沿着记忆小路悠然后撤,Zero 7为我开启一扇怀旧的窗,窗外是70年代的电音花园。 依然有chill-out+骚灵的招牌手法,但以往主导的ambient成分大幅削减,民谣爵士、酸爵士、trip-hop遍地开花。情绪、风格、唱腔在精准的控制下游走,多样而不失凝聚力。Zero 7的御用女伶Sia献唱数曲,婉转丰盈的演唱与音乐配合得天衣无缝。“Throw It All Away”有着彩蝶纷飞般的吉他音墙, “The Pageant of The Bizarre”则是带有迷幻色彩的华尔兹,Sia纵情的声音百转千回,上下翻飞。“You Are My Flame”的舞曲节拍敲响,Sia摇身一变,成了花间起舞的精灵,魅惑如Goldfrapp。另一个让人沉湎的声音来自首次与Zero 7合作的瑞典唱做人José González。由他主唱的“Futures”和“Today” 完全消融了 Zero 7惯用的冰化电气音阻,慵懒的民谣唱腔、诗化的歌词,为专辑平添一份柔软。 《The Garden》是一张70年代应该完成却又没有能力完成的唱片,仿佛一颗失传已久的宝石历尽波折重现人间。真不知道Zero 7是前卫还是复古。 《Venice》Fennesz2004 把风景编成电音,拿出去广播。不谐和音,无调性,到了Fennesz这里,统统变成明净脱俗。 《Venice》手法并不高深:由低限噪音、绵延的环境音色搭建音床,再覆盖上丰盈的旋律织锦。吉他、管乐、人声起伏跌宕,宛若浪花拍打海滩,一派写意的水城风光笼罩过来。铺天盖地的旋律却并未压倒实验性电子噪音,反倒是那些杂讯音频和重叠拼贴的环境采样为旋律造势,把它送上九重云霄,或者,拖入海底两万里。乐音切题,噪声如诗,好似一曲抽象的赞美歌,献给欧洲最浪漫的城市。 《Rivers of Sand》暗中鼓动的噪音墙轻巧如流动的细沙,悄悄渗进若隐若现的旋律;“The Stone of Impermanence”暴躁的开头仿佛一块巨石落入水中,巨浪过后逐渐平静,荡起阵阵涟漪;来自Japan 乐队的David Sylvian献唱一曲“Transit”,在一系列奔涌的声浪中颤动声带,倦怠的男高音与密集的器乐演奏形成强烈反差,为专辑增添戏剧性。 《Venice》将噪音电子做到如此开阔的境地,与Fennesz相比,Boards of Canada就好像Daft Punk,而My Bloody Valentine仿佛成了Oasis。 下午,晴转多云 《Thought for Food》The Books2002 《Thought for Food》整体听来兴味盎然,但并不雀跃,像多云的夏日午后。 The Books做音乐的思路再简单不过:把吉他、小提琴、班卓琴等器乐演奏片段与电子合成音效以及大量的采样(人声对话、城市噪音、自然音响等等)混合在一起。剪接是核心手段,但又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无机拼贴,它是经过筛选、编排后的产物。以开场曲“Enjoy Your Worries, You May Never Have Them Again”为例:一把吉他开出动听的旋律,几小节后,来自高尔夫和网球比赛现场的采样循节奏嵌入,另一把吉他奏响,时时有出离和谐的倾向,更多的采样层层插入,一个满腹牢骚的女人的独白被置于前景,猛地加速,跳至吉他与小提琴酣畅的对话,收紧,戛然而止。随着声音的叠加与剥离,听觉重心不断转移。大量的日常采样的引入,模糊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 这样的音乐似乎满足H·H·阿纳森概括出的达达主义的三个共同要素:喧闹、并置和机遇。对The Books而言,“喧闹”是噪音,“并置”是拼贴,“机遇”是偶然。 《Kid A》Radiohead2000 喜欢上Radiohead,是从极不“Radiohead”的《Kid A》开始。 与其说它是乐队颇具野心的实验产物,不如说是长期直觉经验的大爆发。压抑、神秘主义,带着暴雨来临前令人窒息的焦灼。管风琴音色的合成器奏响,断断续续的人声,我的耳朵专心辨别乐音有无之际,痉挛的假嗓挣扎着从舌尖滚落——“Everything……in its right place”。Thom Yorke 仿佛一名失忆症患者,在否定与重新定义中苦苦寻找自我。“National Anthem”里阴森的贝司、令人毛骨悚然的电音、发疯一般尖啸的号角和着扭曲的人声开始一场混战,这是一个狂人濒临崩溃的幻觉世界。暴乱之后是安宁,“How to Disappear Completely”回归阴郁低迷的Radiohead式旋律,“Treefingers”则是对氛围音乐的尝试,“Optimistic”密集的弦乐编配营造出纵深感,忧伤而诡秘。至此,专辑前半部分的紧张感被适度消解。 《Kid A》大大拓展了Radiohead的音乐版图,同时又延续了乐队的神髓,寓形式探索于感性表达,庞杂中自有微妙,混乱里暗含冥想。难怪有评论说,这是摇滚乐队所能做出的最好的电子。 《Supermodified》Amon Tobin2000 巴西“碎拍传奇”Amon Tobin构造的复合节奏世界在《Supermodified》中最终建成。这是卧房音乐家们做梦都想与之比肩的顶级家庭录音作品,繁盛但不累赘,节奏鲜明而不重复,充满戏谑感却又绝非“无厘头”。作品具有灵动的液体形态,紧凑的节拍恣意上升,处处彰显高超的调度采样的能力。从不依赖人声,Tobin缔造的声音国度却极富感染力,“Marine Machines”是个卓越的例子:多层次的号角赋予作品史诗般的激情,动机的演进超乎想象,犹如推动剧情发展的神秘角色,躲在暗处,在出其不意的时刻出手,扭转乾坤。“Golfer vs. Boxer”充满胁迫感的开头可以为drum’n’bass音乐类型作注解,但Tobin不是惯常的碎拍艺术家,他先让音乐尽情高涨,然后用两轨贝司一点点将节拍冲散。玩转节拍的电子艺人大都注意叠加节奏,却不关心如何拆除,而在Tobin那儿,“拆”与“织”同等重要。 Tobin的音乐具有神奇的视觉塑造力,我从《Supermodified》里听出了爱情骗局、间谍活动、一个独裁者、一场夏日风暴……。 夜,多云渐晴 《Neon Golden》The Notwist2002 霓虹灯为薄暮镀上金边,精巧编织的吉他拨弦在带着余温的空气里层层铺陈,夜与白昼分野。“One Step Inside Doesn’t Mean You’ll Understand”,心不在焉的男声舒展声线,这嗓音也许来自降落人间的天使,柔软里透着冷漠的雍容。吉他换作扫弦,与幽远的号角一道勾勒出一片月色如银。清新的吉他、dub节奏的贝司,电声与原声在4/4拍中携手推进,“Pilot”让我想起New Order最美的时刻。“Pick Up the Phone ”用反复的吉他旋律搭起骨架,大气的管乐采样和hip-hop碎拍一同将曲子向着丰盈填充。三首歌,足已点亮暮色。 《Neon Golden》音色丰富,曲式变化多端,但最终令人入迷的是优美的旋律与和谐的氛围。运用流行音乐敏锐的旋律触觉,将宁谧与欢畅用电子的方式啮合,ambient pop成全了内心的喷薄。谁能想到来自德国的The Notwist曾是一支硬核乐队?褪干净恨,曾经愤怒的人将外露的能量用于幽微心性的开凿,弥足珍贵的成熟扑面而来。 夏夜如海,电音似潮,可以是喧哗躁动,却也能有清寂与从容。 《Noah’s Ark》CocoRosie2005 温腻潮湿的夜,醒来,诅咒自己诅咒热诅咒夏天之后还是诅咒自己,就让CocoRosie来催眠。 自闭症少女在脑中造一座城,用童贞把堕落关在外面。简约的旋律,重复的吉他和钢琴段落,细碎的电子节拍拼贴,乍听一派恬静,细品却处处是挣扎。这个人工采样的自然界充满怪异的声响:虫吟鸟叫,猫呜咽,马嘶鸣,玩具钢琴叮咚作响,甚至还有凄凉的丧钟。两姐妹截然不同的呢喃之音进入、撤出,颤抖,如贫血的花蕾。 “上帝会来冲走/我们的文身和全部可卡因/所有流产的胎儿/重将长成婴孩”——“K-Hole” “上帝一定是色盲/假如是我创造了世界/它将一片白茫茫”——“Armageddon” “有一天诺亚方舟降临我的房屋/装着他的动物/把我也带走”——“Noah’s Ark” 逃遁,远离人间的罪与死,回归原初的童贞,CocoRosie诱惑自己拒绝诱惑,麻醉自己远离麻醉,就这样在自欺中求得片刻安宁。奇幻是真,乐园是假,像王尔德的童话。 问题是童贞小鸟一样不回来,执意求索,成了乖戾,沾染妖气。 除非真有诺亚方舟。 《Absencen》Kammerflimmer Kollektief2005 Kammerflimmer Kollektief,“闪烁的集合”,梦境里的星空。原声贝司、中提琴、小提琴、脚踏风琴、萨克斯、电颤琴、吉他、鼓,还有飘飞的电音,这里是天外银河。每一首歌就像一团星云,旋律凝聚成发亮的中心,缓缓向外释放独奏的华彩,边缘是或隐忍或爆发的器乐配合。星团与星团之间隔着稀薄的星际尘埃,我感觉到来自宇宙的射线,神秘的抚摸。 处处是捉摸不透的声响,闪烁的星星点点令我恍惚。没有清晰的形态和方向,参不出来龙去脉,听不见振聋发聩的动静剧变,但也绝非虚无缥缈、下临无地。我脑中冒出“静止”这个词。静止不是没有运动,只是没有运动的预兆。你听,一阵抽搐的吉他撕开乡谣宁谧的帷幕,一首摇篮曲突然被痉挛的萨克斯扯碎,自由爵士、环境音乐、后摇滚,都像,又都不像。无穷变幻的细部并未损伤结构的完好,冲破类型束缚的实验依然保有柔美的轮廓,《Absencen》有大美而多情。 终归万籁俱寂,世界似乎没有变,在它已经变了之后。我睡沉,梦见一个奇点膨胀成为宇宙。 此刻,一轮夏日已在水天相接处逐渐鲜红,会有新的音乐来叩门。美好的一天开始,美好的一天结束。 |
转自:http://zhouqiao23.spaces.live.com/blog/cns!18802FAD817AD349!330.entry51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