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奉先寺 |
[游记]奉先寺 |
2008-05-22 163.com |
龙门石窟艺术 ---奉先寺 摘要: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气势宏伟,雕琢精湛,唐高宗李治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完成,为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精美而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石窟。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一七·一四米,面容丰满秀丽,双目宁静,嘴角徽露笑意。两旁迦叶肃穆持重,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严矜持,天王蹙眉怒目,力士雄强威武。奉先寺群像的布局、形象的赌徒、神情的刻卉,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体现出唐代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 关键词:石窟、奉先寺、文化遗产、石窟艺术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路经太原、平遥、临汾、侯马、芮城,而后来到了我们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洛阳。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这里伊水中流,香山与龙门两山对峙,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一公里,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诸朝,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造达一百五十多年,北宋以后虽也有雕凿,但为数甚少。现存窟龛二千一百多个,佛塔四十余座,碑刻题记三千六百块左右,全山造像十万余躯。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
转自:http://xp8221526.blog.163.com/blog/static/32520631200765950135094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