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庆阳董志塬北石窟寺自助游攻略 |
[游记]庆阳董志塬北石窟寺自助游攻略 |
2008-03-26 fqhua.com |
了南北两座石窟。在身兼保卫和讲解双职的导游人员引导下,我参观了整个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洞窟。第165窟位于石窟的中央,高14米,宽21米,深15.7米,均是北魏的作品,是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洞口两侧立有两座天王像,怒目圆睁,煞是吓人。一进洞,首先注意到的是七尊约8米的佛像,称为七世佛,是释迦佛及其六位前世佛,造像头大身小,颇具威严。窟口左侧是一位乘象的菩萨,前后各有一名象奴,菩萨面容慈善,长长的衣裙垂到踝上,十分幽雅。洞内还有一组大型浮雕,讲述了萨垂那太子舍身喂虎的故事,在莫高窟,这个故事是以壁画的形式展现的。222窟是唐代的作品,正中大佛高约5米,据称是以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在这个洞窟,盛唐的作品胖而不臃,身姿优美,而晚唐的雕刻则身体长腿短,比例失调,也不知是人无心待佛还是佛无意度人。在北石窟寺,我还见到了清代宣统年间的洞窟,这在其它地方是极罕的。由于年代较近,洞里的造像色彩仍十分鲜艳,这里供的是送子娘娘,我来时,也不知是哪位善男信女所为,娘娘身上正披着一条新新的红被面,墙上的壁画讲述了封神演义的故事,洞顶绘有十二生肖图,据说此图可以评测婚配,但评测的门道颇深,几年前,此地来了一位崆峒道士,我们的导游向他请教整整一天也没学会。 为了看窑洞,我到了西峰南边的小崆峒。平平的塬上出现了两条深沟,沟里林木葱郁,流水孱孱.沿着沟间窄窄的山脊走到尽头,看到了,两侧山壁上有许多窑洞。这种直接利用山边地形掏出的窑洞称为半开放式,在整个黄土高原比较普遍,还有一种地坑式窑洞则是这一地区独有的。由于地势平坦,人们就在平坦的地面上先挖一个四方的大坑,然后再在坑壁上开洞,而用来将挖出的泥土从坑底运到地面的长洞则成为进出窑洞的通道,。以前由于条件所限,这种地坑式窑洞成为许多人构筑家园的方式,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幢幢瓦房平地而起,地坑里有的只是高高的荒草和偶尔几个象我一样从城市高楼中走出寻找古老的好奇者。 昨天还在信步佛国,此刻已在一座叫镇原的县城边垂钓。黄昏已过,天幕遮蔽了西边最后一丝余晖,月影便开始在池塘中浮动,远山上的农家亮起了依稀的灯,此时鱼上不上钩并无重要,抬头见七八颗星天外,虽无两三点雨山前,却可听取田边、溪中蛙声一片。天亮时登上县城北的潜夫山,见到了几株三人才能合抱的古柏,树龄已过千年,站在古老的高原上看着这古老的树,才发觉更多的是新枝新叶。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gs/5507_2.html3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