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金秋河南游记(三)龙门石窟 |
[游记]金秋河南游记(三)龙门石窟 |
2007-07-18 sina.com.cn |
虽然经过峡谷之游,已经有些疲倦,但是人们的兴致不减,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很快就到了,龙门石窟,我在电视上看过介绍,很宏伟,那是听景。今天身历其境,才感悟到在佛的面前的心灵的洗涤。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见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河南洛阳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倚水中流,形若“门阙”,隋朝始成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经历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窑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窑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石碑林”。一造像内容广设及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中奉先寺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敞开式佛龛,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凿艺术的最高成就。 香山寺地吃世界遗产——龙门石窟境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服饰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寺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我们参观了宾阳三洞、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药方洞、古阳洞主要佛龛,领略了不同造像的风格,也感悟了先人对佛的虔诚,希冀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的心情,尤其是看到奉先寺中武士的大腿被香客用香薰得黑黝黝的,印证了临时抱佛脚这句老话。如果人们心中有佛,事事以慈悲为怀,何必老远跑来烧香叩拜呢?又乞求佛保佑他什么哪? 遗憾的是许多造像,在动乱时期被国人损坏了不少,已残缺不全,有的还被运往国外,成了别国的国宝,看了令人心痛,叹息国人愚昧,自己家的宝物,变成别家的囊中之物,别人在那炫耀,是否感到羞愧难当了呢?。 现在我们在保护好家园的同时,还应该自强,值得欣慰的是国人已觉醒。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72c87c010005uu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