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仓颉陵遗址旅游仓颉陵遗址介绍仓颉陵遗址游记 仓颉陵遗. |
[游记]仓颉陵遗址旅游仓颉陵遗址介绍仓颉陵遗址游记 仓颉陵遗. |
2008-06-10 luopan.com |
仓颉庙游记 (匿名) 5月5号去了我心仪以久的仓颉庙,开车经绕城上西禹高速在蒲城下,然后驶往白水,过白水县城后北行,不久就进入群山绵绵的黄土高原,川大沟深,路途遥远,其艰难险阻超出了我的预想。仓颉庙和仓颉墓位于白水县北塬,北接黄龙山,东邻澄城孔走河,当地人称仓圣庙。仓颉墓建于三黄五帝时期,到了西汉在其墓址的基础上兴建了仓颉庙,宋元明清不断修缮,得以保存至今。每年的农历谷雨当地百姓都要公祭仓颉,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颉庙内气氛肃然雅致,戏楼亭台古朴凝重,木雕壁画生动活泼,那古朴自然的气息,将人带回儿时的记忆,久久地观赏、回味,内心激动不已,用手触摸,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从前,古人的音容笑貌似乎就在身边,可是那些景象早已如浮云流水般滑过人间,心里又有些怅然。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我国文字的创造者,他创造了鸟虫书文字,以后的夏商周才有甲骨文和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演化为大篆,秦统一中国后,经过简化,改大篆为小篆,两汉时期又从小篆演变为隶书,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楷书,也称正书。汉字几千年的演化一脉相承是从仓颉那里来的。仓颉庙内立有《仓颉鸟迹书碑》,碑上有28字,为仓颉当年所造字的原型,相传为宋人将其翻译过来,注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弋家,受赤水尊,戈矛斧芾”。记述了黄帝和炎帝打败蚩尤并庆祝胜利的过程。是华夏民族的第一篇‘史记’。原文所对应的:己、乙、居、共、止、世、名、左、互、家等字,还是基本上能认出来的,很有意思。仓颉有四个眼睛四个眉毛,史称:龙颜四目、生有睿德。这当然是神话,是后人无上的崇拜。造字与钻木取火一样,是把人类引向了文明,摆脱了愚昧,不再相信鬼神,所以历史上有‘仓颉造字,夜有鬼哭’的典故。仓颉不但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也应该是书法的鼻祖,因此每一个习练书法的人,不论是名家还是一般的爱好者,都应该去祭拜一下仓颉,采撷一些书写汉字的灵气。仓颉庙里有许多几千年的古柏和古槐,还有仓颉的手植柏,这些千年老树,盘根错节,遒劲挺拔,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生机勃勃,散发出一种深邃的威严。
|
转自:http://www.luopan.com/travel/review_detail/99895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