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沈阳游记:辽双州城遗址 |
[游记]沈阳游记:辽双州城遗址 |
2008-06-13 17u.com |
辽双州城遗址 地理位置: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锡伯族自治乡石佛寺村 乘车路线:沈阳北行—4301—石佛寺村 双州城遗址在一高台上,与七星山相持而立,中间夹的便是石佛寺村。石佛寺为锡伯族自治乡,进入村口就会看到一个大牌楼。
这里地处辽河平原,西周一望无际,双州城和七星山就象大地上撒下的两粒石子。冬季的辽河也失去了往日的活力,静静的躲在两粒石子的后面。 这颗大点的石子就是七星山,从空中俯瞰有大小七个山头,酷似北斗七星落地,故而得名。七个山头从北向南依次为天枢(东长条山)、天璇(西长条山)、天玑(孟家敦)、天权(馒头山)、玉衡(塔山)、开阳(南山)、摇光(罗圈塔山)。按天文学的观点,北斗七星的天文图像为头北尾南的正勺子形,而七星山却是头北尾南的反勺子形。
七星山上的小山头 七个山头我只能看出三个来,最高的顶峰上最显眼的便是那座只剩了一半的辽塔。塔脚为圆形倚柱,正中有佛龛,两侧有胁侍,都只剩轮廓,上有宝盖、飞天,具有典型的辽塔特征。民国时期沈阳县公署档案卷宗曾记载:铁岭南石佛村有古塔,耸立山颠,高四、五丈,虽劈陷三分之一,然犹不峙不欹。以山水相连,风景宜人,游赏者泛舟其临波观览,真有“塔影遥开山雾重,笛声清澈水风凉”之感。由于山型奇特,被倚辽河,塔立山巅,塔影映河,形成了“拉塔湖”的自然景观。根据文物工作者对古塔地宫进行的考察与开掘:这座塔是辽双州双城县时家寨净居院舍利佛塔,参加捐钱建塔的官员、沙门、曾吕、百姓、工匠有250余人,建造年代是辽咸雍10年(公元1074年)这座塔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辽塔
辽塔背面
辽塔上的图案 那颗小一点的石子其实应该叫做土块,因为这确实是个土台,方方正正,古城墙围在四周,从七星山上望去依然十分清晰。当地人说那是高句丽时的城墙,唐太宗东征时还攻打过那里。高句丽城墙在集安和桓仁见过,都是由石块砌成,便是他们的王陵也是如此建做,与中原地区确是不同。城址规模不大,是我见过的最小的一个了,但保存比较完好。墙基四壁尚存,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370米、东西宽190米。城墙系夯筑而成,墙厚度为6米左右,现残存高度为2至4米。东墙中辟有一门,宽15米。南墙中部门壁向外延伸修起一段弧形土墙,应该是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14米。西墙与北墙中段均开有4米宽的小门。城址四角均有台基,为角楼遗址。与我见过的塔虎城、伯都城、会宁府等辽金城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典型的辽金时期风格。城内有遗物,多为残砖碎瓦,也应是辽金时期器物。
古城西门,门后为七星山
七星山上望古城 此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算是碉堡群了。辽塔旁、寺庙边,甚至古城墙上都是几十年前修筑的那些碉堡,依旧坚固地矗立在那里,向今天的人们诉说一段腥风血雨的往事。解放战争末期,即1948年9月之前,石佛寺、七星山上驻扎着国民党王牌207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攻打四平之际,在沈阳驻守的国民党廖耀湘兵团,急令将在七星山驻守的王牌207师调回,同时征调国民党嫡系部队新三军、新六军到七星山驻防。在此期间国民党军队强迫当地老百姓数百人当壮丁,上山修碉堡、挖战壕,在山上山下紧急修筑72座碉堡以及一些战壕等防御工事,目的是坚守沈阳北大门。进入十月初,有些防御工事还没有修完,解放军便解放了四平,挥师南下直扑沈阳,但解放军并没有强取七星山,而是从两侧包抄(东达连屯、西二道房)进入沈阳。这时驻守在七星山的国民党新三军、新六军内部军心涣散,有投诚的、有逃跑的,已溃不成军,当地百姓没受战火的殃及,这些碉堡却成为国民党军队遗留下的单位面积内数量最多而保存最为完整的碉堡群。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18558.html47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