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原之行

[游记]中原之行

2007-07-21    sina.com.cn

最初关于少林寺的印象是1982年版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当时还在上小学,记得那时这部电影真可谓风靡一时,学校里组织了去看,过后校园里就是一片模仿的打杀声了:))片中那幽雅的环境、青灯古佛、纯洁的感情、“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少林功夫等等就成了脑海中不灭的记忆了,最可笑的是后来全国各地纷纷有小学生、青少年离家出走投奔少林寺学艺的消息出现,引得老师们一片恐慌,紧急加大教育力度,严防在自己班上出现类似事件:))其实当时自己心中也是对那个遥远的地方(还没有地理概念呢)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呵呵,22年过去了,今天这份心底里的深深记忆才要得以展现,那个神秘的少林寺就要出现在眼前了:)

大巴车穿行在嵩山山脉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因为路修的不错,到也没什么不适的感觉,看来少林寺在河南的地位不低,当地政府对其周遍环境投入不小,植被保护的不错,环境也很整洁。两个多小时后,景区以近在眼前,为了维持秩序,管理部门特地在离核心区较远的地方修建了大型的停车场,社会车辆一律停在这里,游人徒步进入景区,不过在路上还是看到好多特权车穿行在游人中间,洋洋自得的开了进去,呵呵,中国特色,没办法:))

查了资料得知: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下,因为此地环境清幽,周围俱是密密匝匝的树林,所以得名“少林寺”,意为“深藏于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以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而著称。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在唐王李世民的特许下,少林寺可以拥有僧兵,自成体系的少林武术于是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因为有这两方面的原因,少林寺历来颇受重视,现在寺内各殿都有很多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寺中的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现在少林寺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碑林、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室、立雪亭等。

穿过一条两边布满武术学校的长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修的巨大石牌坊:嵩山少林,我来了:)))继续往前还有几座古老的小石牌坊,其中一座上面刻着:祖源归本,班驳的石柱透出了历史的痕迹。少林寺那古老的山门已在不远处了,红墙碧瓦、飞檐斗兽、黑地金漆斗大字的牌匾,果然与记忆中的相符,山门上那两个圆窗也很有特色,较有代表性,远远的就认出来,如果不是呜泱的人群在眼前,真好象是看到那个少年匍匐在山门前,央求进去学艺呢:)近前细看,才知道原来这座山门居然是到了清雍正年间才创建的,1974年又按旧制重修的,牌匾是康熙的御书。电影的故事发生时山门还没有呢:))山门内神龛供奉弥勒坐像,背后供奉的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面向着寺院,以杵柱地,守护着伽蓝。进入寺院,古树苍天、大多都是银杏,看起来很有年头了,其中还有一对很神奇的夫妻银杏树,一粗一细,根部连在一起,相依相偎的,历经千载感情依然如故,值得深思:)树木间坐落着很多古碑,不及细看,再向里走为寺院第二进殿宇:天王殿,它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原来的已被火毁于1928年,1982年按旧制重建。外塑两执金刚像,内塑四天王像。钟楼、鼓楼座落在大雄宝殿两侧,东为钟楼、西为鼓楼,都是四层,皆高45米,巍峨雄伟,国内罕见。1928年毁于大火,钟楼毁,大铁钟堕地,裂为数块。现钟楼按旧制重建于1994年。大铜钟按原型铸于1995年,重6.5吨。钟楼北隅平台上残破大铁钟,即金泰和四年所铸原物,钟上有铭,详记因缘。鼓楼,亦毁于1928年大火。现鼓楼按旧制重建于1995年。钟楼前面就是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碑,御碑的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图刻,一个圆形里面刻的是释儒道三教合一,有点万物同源的意思,很有哲理。这一进院落的正中就是大雄宝殿,是寺院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原建筑也毁于1928年,1986年重建。殿内供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上悬挂清康熙御书"宝树芳莲"。屏墙后壁悬塑观音像。两侧塑有十八罗汉像。所有塑像全都是金身,一看便知此处香火极旺,这里自然也是游客云集。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后。是高僧讲经说法的地方。内贮藏元、明、清三代大藏经,及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清《少林寺志》木版,达摩面壁影石等。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悉数毁于火厄,极为痛心。现在的法堂按旧制重建于1992年,内供汉白玉大卧佛,长7米,重16.5吨。东西两壁经柜,贮《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及佛教、少林武术等典籍。方丈室在藏经阁东侧,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9月30日,乾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故又称“龙庭”。平时这里关着门,透过窗子看到里面有一只硕大的大班台,上面电脑、传真机、电话等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陈设很气派:))释永信大和尚就是在这里处理寺中事物了。立雪亭,在方丈室后,为纪念达摩慧可而修建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殿内供初祖达摩。神龛上方悬挂“雪印心珠”匾额,系清高宗乾隆帝游幸少林时御题,匾额正中钤“乾隆御笔之宝”印鉴。神龛后奉紧那罗,铁铸,造型古朴有力。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殿内供毗卢佛,故又称毗卢阁。神龛后面北壁及东、西两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壁画高7.5米,长42米,面积约320平方米,构图严谨,形象生动,气势磅礴,世所罕见。殿内地面上,尚有四十八个脚坑,传说当年寺内武僧练武所遗。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

依照原路返回,出了山门向西行不远处,就是赫赫有名的少林寺塔林,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简称,意为坟墓,在我国专指僧人的坟墓。塔内一般安放逝者的灵骨或生前衣钵。塔林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激励后来。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如战争时代,改朝换代等)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塔林现存自隋以来各代墓塔共232座,其中隋舍利塔1座,唐塔1座,宋塔2座,金塔7座,元塔43座,明塔139座,清塔10座,当代塔2座,年代不清塔27座,另有残塔和塔基35处。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为我国最大的塔林。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所谓“七级浮屠”,最高达15米;按平面形状分,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按型制分,有密檐式、堵波式和喇嘛式等。大多数是用砖石砌成,亦有用整石凿成。塔体上往往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塔铭内容更加丰富,每座塔正面都有塔额,标识塔主名号;有的塔后还有塔铭,几位有较大影响的高僧塔边,还专门树立碑石,详细记载塔主的生平事迹,嗣法传承,以及立塔人,立塔年代等内容。因此,少林寺塔林,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的艺术宝库,也是研究佛教史,少林寺史非常珍贵的资料。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元、明两朝是少林寺历史最为重要时期之一,自元初一代宗师雪庭福裕入主少林,禅宗曹洞法脉重归祖庭,一直传到明末无言正道,其间名师辈出,高僧济济,史称“少林中兴时期”,并尊雪庭福裕为“中兴之祖”。结合禅宗史传,可以看到:少林寺的这段黄金时期,亦是曹洞宗的黄金时期之主体表现,亦是该时期中国佛教的重要表现。少林寺塔林中的元、明两朝墓塔及铭文资料,对于元、明两朝禅宗史学术研究,尤为难得可贵。置身塔林之中,仿佛感到当年历代高僧还在诵经传法,不由领人肃然起敬。

至此少林寺之旅告一段落,风由少室山中吹来,天色已经渐暗,与团友汇合,往停车场去,晚餐前还要赶到郑州,今晚夜宿郑州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a46089e010008wf35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