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郑黄帝故里是这样被发现的! |
[游记]新郑黄帝故里是这样被发现的! |
2008-05-22 sina.com.cn |
新郑黄帝故里是这样被发现的!!! 2007-03-19 12:29:39 大中小 20年前,新郑黄帝故里还是一片破败景象,没有几个新郑人知道自己就住在老祖宗脚下。但20年后的今天,华夏儿女即将在此拜祖之际,这里的一切都变了:黄帝塑像雄伟威仪,轩辕祠气魄宏大、黄帝宝鼎巍然而立…… ■新郑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赵宪立站在轩辕广场,面对巨变感慨道:轩辕黄帝似乎在冥冥中牵引着子孙回乡认祖的情结,在历经一次次巧合之后,一个个执著的寻祖人才终于拂去了历史尘埃,将炎黄故里重现人间…… 【缘起】三亚河南村拜祖遇尴尬 尘封的历史阻隔着炎黄子孙的寻根之路,五千年来,居住在黄帝故里的新郑人并不知道炎黄血脉就是从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延伸开来,直到1983年的一次巧遇。 赵宪立说:“说起来拜祖,23年前的那件事不得不提,因为正是那件事,历史的大门才对着世人开出一条缝隙……” 1983年,在新郑市城关经济联合社工作的赵国鼎到海南考察。三亚市政府的黄豫根秘书见到河南来的赵国鼎分外热情,说:“赵主任,咱们可是一家人啊!” 当时,赵国鼎心中一喜,问道:“你也是河南人?” 河南人、河南村、黄帝、黄姓、黄帝子孙……赵国鼎一下子来了劲:小时候就常听村里老人说,中华始祖黄帝就生在新郑具茨山附近,黄帝很有可能就是在新郑出生和建都的!想到这里,赵国鼎激动地说:“来新郑吧,新郑是中华民族的根!” 1个月以后,黄豫根带着9位乡亲来到新郑寻祖,但眼前破旧的场景让虔诚的老乡们颇为伤心:祖先故里竟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瓦砾遍布,杂草丛生,所谓的黄帝故里四合院也仅存残骸,甚至连清代立的石碑也不见踪影了。 送走海南的客人,赵国鼎脸上火辣辣的,黄帝故里到底在不在新郑,他也开始疑惑了:如果是,为什么找不到任何凭证?黄帝故里究竟在哪里…… 【寻祖】漫漫长路寻找血脉之源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都在寻找黄帝故里,查古书、寻典故,可黄帝故里却像被藏起来了一样,始终没有人能找到线索……”原新郑市委副书记郭更新说。 1968年到1977年,原籍河南辉县的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在狱中写成《中国人史纲》,书中多次提到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该书在台湾出版后,台湾媒体相继引发回乡拜祖的报道。二十年后该书传入内地,引发各界学者重视。 1998年,河南漯河籍台胞赵海金在香港发起组织了“世界宗亲会”,该宗亲会的宗旨就是团结和联合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寻根拜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赵海金先生称,自己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史书上记载的黄帝故里就在河南新郑。该组织倡议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捐款捐物,在新郑修建“黄帝大宗祠”。 “世界宗亲会”在香港开会的消息,经香港和台湾媒体报道后传入内地,这引起了新郑市史学工作者和文物工作者的重视。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为契机,一批文物工作者开始重新寻找与黄帝有关的历史记载和文物遗存。 “上个世纪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新郑的古建筑遗存基本上全部被毁,虽然有古籍记载黄帝故里在新郑,可是我们却找不到确切的遗址位置,谁也不敢说黄帝故里究竟位于何处。”原新郑市委副书记郭更新说,直到1990年,一个意外的发现终于揭开了谜底…… 【发现】三块石碑透射希望曙光 原新郑市委副书记郭更新说,1990年,新郑市文物工作者乔志敏依据新郑市县志等史书记载,找到位于新郑北街的兽医站。经过五千年的风吹雨打,这个本应庄重威严的圣地已成一片破败景象:大殿被改造成十几个小房间,成了兽医门诊部;东西配殿则成了兽医站职工家属住房。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17cea010007qu.html6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