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中午,应朋友的号召,去虹口鲁迅公园旁边的献血屋做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原以为会碰到比较多的人,需要比较久的时间,没想到填张表,抽了一点血,发了我一张磁卡,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多背一公斤的朋友,也只去了我和马儿,马儿还约了人下午打球,我便有了计划外的半天悠闲(其实偶常常很悠闲),天气不错,阳光若隐若现的,于是就沿着四川北路慢慢溜达着。购物是没有打算的,最近很穷,但是看见什么打折信息还是忍不住会冲过去看看。转过多伦路(这条路很不错的,只是我以前转过几回了),蓦地就看到了山阴路的路牌,上面标着鲁迅故居的字样。然后在转角,就看见了已经成为中国工商银行的内山完造书店的旧址铭牌。 山阴路也和四川北路一样,弯弯绕绕的,上海的路到底也没有几条直的,小巷子尤其是这样。法国梧桐树的树影密密地遮蔽着这条小路,两边的弄堂旧旧的,弄堂口卖水果杂货的把摊子铺陈在人行道上,让你不那么便当走。这条路在当年可是名人荟萃的地方,不单是鲁迅,茅盾、瞿秋白等人都在这里寓居过的。一条弄堂口写着“中共江苏省委旧址”,鲁迅故居在132弄9号,以前叫做大陆新村的。是很短的一个小弄堂,也就十来户人家居住的样子。 鲁迅是1927年10月从广州来到上海的,先住在虹口区的横浜路景云里,于1933年4月搬到这里,一直到1936年10月19日逝世。先生在上海的九年时间,陆续出版了9本杂文集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先后编辑《语丝》、《奔流》、《朝花》、《萌芽》、《前哨》、《十字街头》、《译文》等文学刊物,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他的住所也是很多文学青年聚集的地方。 这是一排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落成,外形模样很齐整。故居是9号,卖票的地方是10号,门票大洋8元,不菲啊。一个大叔拿了钥匙给我开门,可见平日里并没什么人来参观的。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因为有三层,看着很是玲珑。门口是一个极小的院子,大概只能种下两三棵树(一棵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大叔说,故居是完全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的,因为这里一解放就被作为纪念馆保护起来了。一楼前面是客厅,后面是餐室,之间用屏风隔着的,后面是厨房。二楼的大屋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斋。东面是张铁床,沿西墙放着大衣柜、茶几、两把藤椅和一只镜台,镜台上陈列着外国版画。一幅周海婴出生16日时的油画像挂在山墙的五斗橱的上端。南窗糊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桌上放着文具、烟具和花具。窗边壁上的日历维持着原状: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镜台上的闹钟指针停在凌晨5时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二楼有一个蛮大的卫生间。三楼主屋有阳台,是海婴与保姆的卧室,除一张大床外,室内陈设简单。边上是很小一间客房,放着简单的卧具、桌椅和书橱,据说萧军萧红、冯雪峰等人都在这里住过。三楼上面还有晒台,但是关着不让看。 大叔说这里不能照相,于是就不照了,只是静静地看了一圈。萧红说,每次还没见到先生,先生的笑声就从楼梯上滚下来了。从小看了那么多鲁迅的文章,有我喜欢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社戏》,有《纪念刘和珍》,去绍兴看过迅哥儿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这个初夏的午后,一个人来看看先生的上海故居,也是不错的。 1028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