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行(五)松赞林寺 玉佛寺日日人涌如潮,能得到一张门票已属不易,更不会有人吝惜大支高香和大把功德钱;林隐寺独享人间天堂之境,入世的繁荣也同时给它带来了超级市场气;普陀山的大小寺院更是天天门庭若市,香火之旺自不言说。 人往往逃不出为声名所累之苦,更何况是著名的万人朝拜之所呢?然而,处于香格里拉之巅的松赞林寺尽管尊为藏传佛教第二重地,尽管千百年来接受着藏民的虔心朝拜,尽管从这里走出一个又一个的活佛,达赖,班禅,尽管在开发旅游业的大潮中他也不幸列入了“景点”的行列,尽管被迫戴上了这种种“不得不热闹”的枷锁,然而,无论是解不去的声名,还是如织的游客,都只不过是松赞林寺上空的一抹浮云罢了。古刹依然兀自矗立于高原之上碧空之下,周围山鸦盘旋,不时发出“呀,呀”的长鸣,持久地回荡在高原上空。也许是山高风急,也许是飞雪骤降,人立于天山之间,竟有肃杀无着之感。此时,一堵七层土墙赫然于前,叫人安心,意欲依靠。宏大的松赞林大殿寺壁便如此这般慈祥地邀你入内。入得殿来,辉煌且暗,竟有几分如入溶洞——到处奇观却只恨灯火太过昏黄。殿内无灯,全凭烛火观物。烛火是用酥油点燃的,火苗不像一般寺庙中那样乱窜,却是很安静很稳重地燃着,只是永远不会熄灭。周边的祭器和唐卡色彩鲜艳,比之南传佛教的寺院自是浓丽得多。 大堂内齐齐整整的摆放着上百个蒲团,规模恰似一间没有阶梯的阶梯教室,此乃众喇嘛学艺诵经之所。寺内的壁画繁富宏大,生动祥和,让人称奇之余不禁肃然起敬。其色彩之丰自不必言,更足道者,用色之料乃是集各色花草之精华,尤其那金色图案更是用金箔细细雕琢而成。转到偏墙,突感壁上所绘神人不再像先前所见那样似要伸出手来或走将下来,而是略显呆板的平面之物而已——红也暗了,绿也淡了,金色则完全无痕,细小之处似有色疤。导游解释道,文革时此壁画被硬生生地用大釜辟去,之后虽凭着老人们的记忆用油漆重绘,毕竟狗尾续貂,没有了初作时的虔心精描,更不可能费大功夫找全这许多天然色料加以复原。 烛火幽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