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一次独逛藏族寺庙-松赞林寺 |
[游记]第一次独逛藏族寺庙-松赞林寺 |
2007-07-28 msn.com.cn |
(松赞林寺) (静思中的僧侣) (僧侣) (僧侣) 第一次独逛藏族寺庙——松赞林寺 我除了信奉“睡觉”以外,对于其他宗教只尊重却不信奉。所以,每次看见教堂和寺庙、清真寺之类的建筑群,带着的是好奇而非崇拜的心情去参观的。 在中甸走访完客户后,入住在客户公司的招待所里,到了晚上房间灯光非常的昏暗,服务员说那是电压过低造成的。冬天的县城也是沉浸在昏暗中,路上人车很少,好在海拔高,自然比内地离月亮近,满天的繁星和皎洁的月光正好补足了路灯的昏暗。外面很冷,透过房间的玻璃窗眺望远方,还没有化的积雪点缀在远处的高山上,一座山的整个山坡上用汉、藏文组成的“香格里拉”巨大的字嵌在山坡中,很是壮观。再远处隐约可以看见一排高大的建筑,在暗蓝的夜空映衬下,在白色的月光照耀下很是雄伟。那样的景色和气魄事过2年多了还是让我记忆深刻。我的同事告诉我那就是整个云南地区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藏族寺庙——松赞林寺。 我在房间里处理完公司邮件后,用电脑中剩余不多的电池利用GPRS网络查了一些关于那个寺庙的记载。 松赞林寺于1679年兴建,公元1681年竣工。五世达赖喇嘛亲赐名“噶丹松赞林”。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下层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数。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经。正殿前座供奉五世达赖铜像,其后排列着著名高僧的遗体灵塔。后殿供有宗喀巴、弥勒佛、七世达赖铜像。中层有拉康八间,分别为诸神殿、护法殿、堪布室、静室、膳室等。顶层正楼特设精舍佛堂,供奉五世达赖、七世达赖佛像,以及贝叶经卷、唐卡、传世法器等。松赞林寺内历代珍品众多,有五世达赖和七世达赖时期的八尊包金释迦佛像、贝叶经、五彩金汁精绘唐卡、黄金灯。全寺收藏有《丹珠尔》十部,其中两部为金汁手书,以及各种精美鎏金或银质香炉、万年灯等,目前松赞林寺有僧侣700余人。 从记载的资料看,那是一座有着恢弘历史和独特文化沉淀的寺庙。计划第二天就去探个究竟。第二天,一早给我开车的纳西司机和师傅很快把我载到了寺庙门口。门口已经有不少摊贩在兜售旅游商品了,看的出这是一个成熟的旅游地。 买了张门票就径直跨了寺庙大门,寺庙是依山而建的,沿着台阶往上走,那些穿着红衣露着一个臂膀的小僧侣轻快地在台阶上飞跑,而我走一步就有点喘气,手腕一抬看见手表上指示的海拔高度是3300米了,快接近拉萨的高度了。让我很惊奇的时,僧侣们看见我也就当没看见,自己干自己的活,也根本就没有再看见其他一个游客。一个游客逛一座著名的寺庙,要你不感觉爽还真不行!我东窜西逛,如入无人之地。很可惜自己当时对藏传佛教才识疏陋,那些僧侣也不会汉语,只能冲他们傻笑,无法询问和交流。不过我到今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那红黄的建筑外,还有一个寺庙里的厨房间到让我长了见识。 那间厨房间很大很高,至少要有100平方米以上,高度最起码有四米,房间的中央建有一个大灶台,灶台的之间放着几口大铁锅,南北两边是厨师做菜的地方,东西两边就是烧柴火的口子。灶台上方的屋顶很是奇特特,它是在大屋顶上开个大孔,在这个孔上再建一个小顶,小顶和大顶之间的空隙正好是透光线的地方,又是透油烟、柴火烟的口子。整个厨房间与整洁的佛堂不同,从地面到灶台再到房粱全被烟火熏黑了,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另外有什么讲究。我要举相机拍照,里面的小喇嘛对我摆摆手示意不要拍。 冬日的太阳下寺庙中不少老僧侣坐在台阶上,仰望蓝的发亮的天空,自己在静思,对于我举起的相机他看都没有看一下。而那些小喇嘛就没那么安静了,看见两个小僧侣每人挑着两桶水朝室内飞奔。我一看那情景就想起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那些和尚止今还遵循着古训,坚持每一个人自己挑。 那是我凭生第一次深入藏族寺庙,对于僧侣生活很是好奇。我在回去的路上告诉了和师傅自己在寺庙的经历,问700多人的寺庙怎么没有看见那么大的宿舍?和师傅对藏族文化有一定了解,他告诉我:“你没有看见寺庙外的那些房子吗?那就是小喇嘛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僧侣根本没有资格住在寺庙里,只有活佛和高级别的喇嘛才可以居住,那些小房子是小僧侣父母为自己孩子自己建的或者租的。”和师傅的一席话揭开了心中的疑惑。和师傅还开玩笑地说:“藏民的孩子能到这样的寺庙来做僧侣就象汉族人考上清华大学那样光彩,不过他们可不要出赞助费的。” 回到家就开始恶补藏传佛教方面的知识,慢慢地对活佛、喇嘛之类的有了了解。活佛是藏传佛教中所特有的,它认为神识修行到高层次以后就可以从肉体中游离出来转化到另外一个肉体中,我们经常看到几世几世活佛就是前者圆寂后继承给后者的,选中的人就成活佛。活佛在藏民心中就是佛的化身,而活佛也是神识高超者。我在一份资料中看到,活佛是汉人的叫法,藏民叫活佛为“朱庀古”。而喇嘛不是什么僧侣都可以称的,大部分僧侣叫扎巴,喇嘛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上师、教师,指那些学问高深,可指导人们进行修习的有资历和学位的高级僧人。普通僧人藏语称其为“扎巴”,只有班禅、达赖和其他的活佛才被尊称为喇嘛。就象我们内地看见寺庙里光头人统统叫和尚那其实是非常不规范的,其实他们都叫比丘,初出家的人就叫沙弥。只有佛学高超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法师。以我的理解内地的比丘就等于藏族的扎巴,内地的法师就等于藏族的喇嘛。 许多时候人总觉得自己有了高学历,加别人时不时的抬举你、赞美你,自己也以为自己真的样样精通了。旅游往往可以成为一块试金石,在许多旅游的场景才知道自己知识有多么的贫乏,自己才可以损一下自尊。 真正的旅游往往是一次考试,一次看似轻松实际暗藏旋涡的考试。有时候考不及格反而可以让你点燃学习的火焰。 不知道别人怎么感受,反正第一次的藏族寺庙的参 |
转自:http://travel.msn.com.cn/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288312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