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乌镇半日匆匆游记/博客日志/敏思博客

[游记]乌镇半日匆匆游记/博客日志/敏思博客

2007-07-16    blogms.com

从乌镇游玩归来已近半月,今天终于得闲写写旅途的感受,也算为日后的回忆留个底版吧。
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于七月一日早上八点半从上海出发,中巴车一路颠簸,沿途穿过了奉贤、松江、浙江嘉兴,历时两个半小时,终于在中午时分到达了浙江省桐乡市,我们入住于位于市中心的新世纪大酒店,这还是本人第一次住四星级酒店,不过站在并不宽敞大厅中环顾四周感觉并没有想象中四星级酒店的金碧辉煌,跟两星的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我暗暗揣测也许各个地域的酒店星级标准不同吧,去年爬黄山,光明顶山庄的标准间每晚1080,号称好几星,但是看上去不过尔尔,拿到山脚下兴许都挂不上星。
我们的房间位于11层,清爽宽敞,我将手袋里的东西解压缩之后,就站在宽大的窗台上眺望远方,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小县城,马路横平竖直,宽宽大大,可能是由于周末的缘故,街上并不拥挤,行人和汽车来来往往,看上去有些慵懒,远处有很多像模像样的住宅小区,欧美风格,古典元素,跟这座浙北小城的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很是匹配。
中午我们在酒店的二楼餐厅里聚餐,说实话,这里的饭菜很可口,尤其是几例汤煲得都很醇厚,吸引着我们不停的喝下去,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服务员小姐,清一色身着蓝色印花布裙衫,很有些“小家碧玉”的乖巧。
午休片刻,我们就乘坐中巴前往久仰大名的乌镇了,穿越城区街道的时候,我发现两侧绿化树木多为梧桐树,清风中树叶哗啦作响,不知这是否就是“桐乡”地名的由来。
大约用了二十分钟,车子停在了一个小广场上,周围早已停满各色车,不用说,乌镇到了。
不过乌镇的游览方式很是出乎我的预料,在我无数次的想象中,这个美名远扬的江南小镇应该是一个原生态的村镇,在保留自己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的同时,与周围的环境也水乳交融。然而,在这里我不得不小小地表达一下我的失落——我的乌镇,让我向往了这么久的乌镇,虽然具备了江南水乡的一切元素,然而她,居然只是一座有围墙的公园。
像中国绝大多数人文景观一样,乌镇的入口枣红大木雕梁画柱,上面高悬两个繁体书写的“乌镇”,门前的广场安放着几个泥人,呈现出用木桶在河中汲水的场景,以供游客拍照留影。我们一行人纷纷掏出相机,单人照,多人照,最后再来上一个集体大合影。
周末的游人熙熙攘攘,时见金发老外,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喧嚣之旅。
我们游览的这个围起来的乌镇是狭长的,被一条小河分成东岸西岸两个景区,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由于我们这个团体人太多了,一路上为了追赶大部队,我不得不走马观花,甚至略去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印象中,刚入园几步有一座桥,是两座石拱桥并排在一起,中间竖起灰褐色的木屏,形容的似乎不是很准确,第一次见这样的桥,走上去感觉很新奇。
走了几步,进入路旁的一个弄口,里面有一个“百床展”,各式各样的木雕华床,全为旧时大户人家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的卧榻,其工艺之精美的确惹人赞叹,然而我又想,为什么古人总喜欢在这些细节上精雕细琢呢,就像古人的鞋底上也绣满花鸟一样,这到底是显示了手工艺的精湛、生活的精致呢,还是表明了生活的无所事事、过分拘于小节呢?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也曾经崇尚精致繁琐的生活,各种格调华丽的建筑、家具、服装风靡上流社会。然而,不论中西,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简约风格不约而同地成为共同的追求,就拿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床来说,我们常人睡的多是毫无点缀的木板床铁床,已经罕见由现代人原创的精致华丽的床了,有的也只是对古人的刻意模仿。
拐来拐去,我又进入一个小巷,靠墙处尽是乌灰的酒坛,老远就闻到空气中飘荡的酒香,原来这里是乌镇著名的“三白酒”的作坊,所谓三白,也就是白水、白糯米、白面,据说用此三白制作的米酒口感绵甜醇香,余味悠长,此间有免费品尝的三白酒,很多游人在兴致盎然的尝试。
不一会儿又来到了蓝印花布的染坊,游人如织,使我无法细看蓝印花布的印染过程,但院中高高悬挂很多已经染好正在晾晒的布,远远看去,蓝碎花布在风中飘飘荡荡,在乌瓦白墙的衬托下很是好看,于是连忙和同伴在布间留影数张。
往前走着,忽然就看见了茅盾故居,进去参观了一圈,感觉名人的故居在公众面前也不得不穿上了新衣裳,桌椅墙壁都粉饰一新,很难找到怀旧的气息。倒是他家用餐的房间有些意思,地上只摆着两张很大的八仙桌,据说沈家当时一共二十几口人,每日在此进餐。走住好远之后,我才想起,忘记寻找林家铺子了,我其实很想看看乌镇人把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还原成了什么模样,是不是一个木质结构的小型超市呢:)然而,时间已经不允许了,我带着小小的遗憾继续向前走。
终于,在小街的尽头,我和大家汇合了,在等待其他人的间隙,我用相机拍摄下来了乌镇特产"麦芽糖“的制作过程,一个力气很大的男子把一大块褐色的糖套在一个木棍上抻来抻去,不一会儿糖的颜色就变浅了,最后变成了乳黄色,师傅用特殊的工具把变浅的糖弄成小块,每块都塑封起来,每二十块一盒,十块钱一盒,盒子的包装印着暗蓝色的小碎花挺好看的,我寻思着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也得带点儿特产回去给大伙尝尝,就买了一盒。
乌镇中我比较欣赏的是那青石板铺成的小巷,虽然游人很多,虽然天气晴好,但是谁也无法阻止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唉,姑娘就免了吧。以前在书上见过,下过雨的早晨,“古镇晨烟”是个不错的景色,可惜时候不对,希望以后有机会观赏。
听说乌镇还有“三乌”,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这次只看到了河里荡着的乌篷船,其他两样都未能得见,算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乌镇虽说形式上象个有围墙的公园,然而小巷两旁却都住着人家的,我不时地透过人家的窗子向屋里面打量,想看看乌镇的人日常是怎样生活的,也许是见多不怪,我从没有看见过一个屋里的人对我的好奇表示好奇的,他们只是在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家的日子,择菜的自在,摇蒲扇的安逸,最有趣的是一户人家里,几个老人家在靠窗的桌上打麻将,几个游客围着看了半天,他们居然照旧悠闲的打牌,连看都不看游人一眼。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旅游就是去体验别人的生活。这话说得太妙了,我们每个人日常的日子按部就班,容易平淡寡味,身心疲惫,这时候,如果能放下自己的生活出去游玩一番,体验一下别样的生活感受,把自己渺小的生活轨迹放在广袤的世界中比较一下,胸怀就会变得豁达很多,很多不能释怀的事情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我们旅途中所应该追求的境界。
一路走着,一路赏着,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转到了出口。
回头望望,别了,乌镇。
第二天上午,我们按计划去著名的皮革城海宁游玩一遭后,就匆匆返回上海了。

转自:http://wypwzh.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BlogLogCode=100140223723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