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04年去上海、乌镇时写的游记(一) |
[游记]04年去上海、乌镇时写的游记(一) |
2007-07-16 bokewu.com |
四月之行 4月13日 宾馆的液晶屏上显示着19:34。洗了澡坐在床上,整理这一天的林林总总,期待着明天正式的江南之旅。 24小时以前,我和琼刚刚在T103上坐定,缓着气木木地看着车厢里拥挤的人来人往。因为我和她的一些小失误,让整个赶车过程变得很紧迫。但总算是在19:25的时候进入北京站。去站台的过道,使悬于空中的密封结构,里面突出钢筋的构架,两侧上方是白亮的灯,惨惨地照着。一路走过去,琼说是2046的效果,驶上时间的间隙——貌似是这场义无反顾出行的绝好比喻。 火车里仍坐满了人。我靠窗坐着,琼在身边。和她说些很文艺腔的话,聊文学社的人和事。她竟然把社刊带过来了。火车撞击铁轨的声音,让我安于旅途,沉于此刻的安定。手中拿着《负暄三话》,有一个字没一个字地读,有些无法读入的惶惑。索性合上,扯着琼聊天。微微醉着糊涂。 深夜里时醒时睡。不知道车外是怎样的风景。5点多的时候突然醒来,抬头天已经亮了。果然是南方的样子。田野间散布着水泊,视线掠过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许久不见的风景了,还是小时候去河堤:河岸上满是这样的金黄烂漫,田埂间是奔跑扬起的风。打开相机盯着窗外,捕捉一个又一个瞬间。心情从黑夜的迷混困乏中明朗起来,天气看起来也是不错的。 9:30左右出站,看到逃课过来接我的朋友。车站外的上海,入目全是高楼,把车站围着犹如置于井底。北京也没有这样的高楼密度,顿生压抑。 地铁,上海话,出租车,混乱,吵闹。40分钟左右到了复旦北区的朋友宿舍,放下行李。终于可以去看我梦寐已久的复旦——妈妈曾戏言说我三岁时就嚷着要去念的学校。 就要百年校庆的复旦,四处都在修整,耳边是机器轰鸣,空气里也蒙着层灰。如此的嘈杂让我不知所措。曦园只是个小小的人工池,虽然树木繁茂但亦只是街心公园的人工景象。燕园倒是有流水小桥石径樱坡,只是园子太小了,人于其中如同走模型的过场,未有怡然之乐。说真的,久闻其名的燕、曦二园精致丰富有余,但气度毕竟是小的,哪怕园中四季参差不衰,但也少了未名的畅达之怀,少了四时变化时光宛转之妙。究竟是不太符合我的审美了。 转了一圈,还是太拥挤的感觉。建筑相似,但却有些风格不足,平铺直叙又未见其章法。说真的有些失望。只是水杉的笔直,给我了另外的惊喜。本想去图书馆逛逛的,为了体会向往已久的红色围墙内,梧桐茂盛、悠然平和的读书之境——但是文科图书馆在正在施工的马路的另一边,也就失去了兴趣。 去六教蹭中文系的周作人散文精读。教室宽敞明亮,只是上课的人稀稀拉拉,据老师说只到了一半。不过他也没有点名,感叹一下开始讲课。可是去得不巧,今天的课是先前安排好了的讨论。第一节课他随便说了些关于周作人的情况。和北大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未见突出的个人风度,但是很注重交流,在课上表扬了很多同学,感觉是青年教师的热心和谦逊。他说钱理群有见地有风度不过有点笨——这样的话,在北大怕是听不到的吧。嘿嘿。他要求给周作人的文集中的文章进行编年,个人觉得是很有意义的做法。第二节课是讨论,貌似是关于一篇论文的。我没有准备,有些听不太懂,所以就不太礼貌地先走了。鄙视一下自己。不过这些印象可能是精读课的关系,和自己学校的比较可能有些牵强。 转了很久,还是失望比较多。但是也蛮安心的。对于生活的真相我向来不拒绝的,至少我选择了现在看来比较适合自己的。或者我选择的环境塑造我现在的样子吧。 下午有惊喜,同济很漂亮,简洁优美,富有现代感且有效率。南北楼的教室看似典雅温馨。不愧是以建筑为招牌的学校,校园里几乎每一栋建筑都有值得一提的说法。连最普通的操场也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重要取景地,心里划过一丝眷念的回忆。 流水帐似的写完这么多,好困,先睡了。明日下江南了,哈。 |
转自:http://aprilstory.bokewu.com/blog341083.htm22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