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苏州古桥 |
[游记]苏州古桥 |
2007-08-31 3608.com |
普济桥 位于阊门外山塘街,跨山塘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桥侧有普济堂,因以名桥。乾隆五
十八年(1793年)修,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925年重修。此桥为三孔石拱桥,花岗石砌筑,南北走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全长38.69米,中孔净跨9.16米,矢高4.37米,桥面中宽4.05米。南次孔跨5.31米,矢高2.6米,北次孔跨5.29米,矢高2.54米 。两端石砌踏步,分别为26级、30级。拱券内壁刻有捐款人姓氏。东西两面明柱刻有桥。联句点明了桥所处地理环境和水路走向。 1986年因中孔顶部严重下沉,左右次孔向两侧推移,桥身变形下沉,出现险情,故进行拆卸大修。这次整修由市政与文物部门配合进行,坚持保持原貌,做到修旧如旧。拆卸前对原桥进行测绘,外露石构件编号绘图,修复时按图就位。修复中在桥身隐蔽部位采用了现代材料和技术手段,主要是四个桥墩水盘石以下,不再采用传统的木桩地丁,而浇制了深3.6一3.8米的钢筋混凝土桥台,扩大了基础,桥孔拱券背部增设一层钢筋网,并作了水泥灌浆处理。 彩云桥 位于市郊横塘镇,跨越京杭大运河,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灭渡桥 位于城东南隅葑门外,跨京杭古运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普安桥 位于阊门外上塘街,跨鸭蛋桥浜,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桥 位于阊门外枫桥路东首,跨阊门古运河, 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下津桥 下津桥又名通津桥,位于阊门外枫桥路上津桥与枫桥之间,跨阊门古运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寿星桥 位于城东望星桥北叶家弄,跨第四直河。 此桥初名营桥,宋《平江图》有载。相传南宋绍兴十年(1
140年)浚河时于桥下得瓷寿星,遂改今名。其为一单孔拱桥,用武康石砌筑。武康石色紫褐,质地粗犷古朴,宋、元间苏州一带建筑物常用此石。桥身长18米,拱跨4.7米,矢高2.6米,两坡设踏步。桥面栏板为1965年从附近被拆的百狮子桥移来,上有狮兽浮雕图案,或蹲或舞,生动活泼。该桥保存宋代构件较多,体量不大,但各部位比例适度,造型凝重,色调拙朴,与周围垂柳、塔影和谐一致,为苏州小型古桥梁中的佳例。 吴门桥 位于城西南盘门外,跨古运河(护城河),为陆路出入盘门的必经通道,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吴县志》记载:始称新桥,又名三条桥,宋元丰七年(1084年)郡人石氏出资兴建,横绝漫流,往来便利。绍定中重建,改今名。明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再建,弘治十一年(1498年)水利郎中傅潮修,清顺治三年(1646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建。宋《平江图》所载为三桥相接,下设三洞。清乾隆《盛世滋生图》所载为三孔石拱桥。 目前为苏州留存的最高的单孔石拱古桥。用花岗石砌筑,杂有少量武康石。
全长66.3米,中宽4.8米,净跨16米,矢高9.85米,拱券石10排,长系石11根,纵联并列砌置。1989年,部分拱券石被船只撞落,修补时发现各拱券石之间用定胜形榫卯拼接,以增加牢度,避免移位。条石桥栏凿成凹凸状,犹如通长靠背椅子。桥额阴刻楷书桥名,间壁明柱一面刻"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修",一面刻"同治十一年壬申夏四月"。南北两坡各铺设条石踏步50级。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均砌有宽约0.6米的纤道,为纤夫穿越桥洞的便民设施。吴门桥高大壮伟,与邻近的瑞光古塔、古水陆盘门浑然一体,古运河滔滔东流,舟船帆影往返不绝,是苏州城西南重要的文物古迹游览区。 越城桥 位于市郊石湖东北岸,跨北越来溪,西距行春桥数十米,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元至正,明永乐、成化,清康熙、乾隆和道光年间均有整修之举。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为一单孔石拱桥,东
西走向,全长33.2米,净跨9.5米,矢高4.8米,中宽3.6米,花岗石砌筑。明柱镌有联句,北面是"碧草平湖青山一画"," 波光万顷月色千秋";南面是"一堤杨柳影接行","十里荷花香连水"。因年久失修,桥身倾斜,后又被过往船只碰撞,部分拱券石脱落,明柱断裂,出现险情。1993年经文物部门呼吁,由市政部门编号拆卸,照原样修复。此桥位于石湖风景区,登桥远眺,湖光山色,田野村舍,别饶情趣。
|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7-3-13/112212539.html2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