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钱湖游记 |
[游记]东钱湖游记 |
2007-07-16 lotour.com |
[原创]东钱湖游记 国庆长假,自驾车跟好友一行三人慕名实施了宁波东钱湖之旅,抵达东钱湖风景区时已是黄昏时分。顾不得跟接待我们的朋友多寒暄,目光早已被湖光山色所吸引。 太阳刚刚落山,一轮淡淡的满月已经高高挂在碧蓝的空中,远山如黛,群山怀抱着湖水,湖光粼粼,波澜不惊,一条人工修造的堤把湖水分为南北两部分,湖堤就象一条玉带向远处委婉延伸,岸边垂柳依依,葱笼葳蕤,环湖的民居在暗淡的晚霞中隐隐约约,偶尔会有水鸟从湖中突然向远处飞去,让我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诗句。 驾车沿湖中的堤向对岸驶去,堤上很少有行人,湖水静静的,车行驶的很慢很慢,此时湖面升起一层飘渺的薄雾,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湖气,观赏着湖面的景色,我们几乎要停止不前了。暮色徐徐浸染过来,给东钱湖罩上了一层厚实的外套,山水都隐入了渐行渐浓的夜色中。 驶入湖对岸,高高挂在天上的圆月已经又大又亮,远处座落在湖边的浙江标准古色古香民居改造的宾馆也早已灯光通亮。我们吃住在这民居中,晚宴高朋满座,高谈阔论,啖湖中特产。同行的两个朋友都是园林学博士,知识渊博,对当地历史也甚了解,听他们讲述东钱湖的历史与变迁。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南,为上古时期形成的海迹天然泻湖,也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距宁波市区不到8公里。水域面积20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杭州西湖。郭沫若先生游过后,赞它是“西子风韵,太湖气魄。”大凡青山秀水,总是和文人墨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青山因此而扬名,秀水因此而生辉。东钱湖古有王安石留下的足迹,今有沙孟海挥毫的书院。环湖有陶公钓矶,霞屿锁岚,二灵夕照等等十余景点,其间,庙宇、石刻、牌坊、楼台等古迹众多,给山水秀丽的东钱湖奠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溯一个世纪,书坛泰斗沙孟海就出生在离湖不远的鄞县沙村。这条当时还是泥泞的小道上,也许印上过沙老或是匆匆或是悠悠的步履。无论匆匆还是悠悠,沙老一定为东钱湖的秀美所倾倒过,不然,他晚年不会把“沙孟海书学院”安顿在它的身边。再上溯九百多年,27岁的王安石正任鄞县县令。他满怀济民之志,抱负雄才大略,上任伊始即冒风寒,履冰霜,深入全县实地调查,写下了《鄞县经游记》,上书两浙转运使,陈述水利之要。他组织和率领十万民工,清葑草,立湖界,起堤堰,决陂塘,造福了333平方公里的农田受益。在他离任时,他写下了《登越州城楼》一诗:“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国。可怜客子无定宅,一梦三年今复北。”充分表达了他对鄞县的留恋之情。 历史已然作古,沧桑也已巨变,但他的积淀,他的福泽依然庇荫着后人,时间可以冲刷掉记忆和生命但冲刷不掉历史的存在。我感慨,有一种“独怆然而涕下”的冲动。 东钱湖又名“万金湖”,无论“钱湖”还是“金湖”,都与财富故事与官儒传说渊源相连,其厚重悠远的历史文化蕴含形成了商儒结合、官佛相容的独特文化传承。 席间一朋友两耳垂肩,我们戏称他象佛,他正色让我们第二天一定要到小菩陀拜佛,于是酒席早散。 时间尚早,我们沿湖边一条小路散步,月光撒满小路,撒满民居,撒满湖面,撒满黛绿的群山,满天群星闪闪发亮,静静的月夜只有不知名的虫子震动翅翼,在有节奏的奏鸣,湖水懒散的荡涤着水岸,一派天然合一的和谐气象。 早上朦胧中,听到朋友的叫门声,天已大亮,大雾。本来要去小菩陀烧头柱香的愿望错过了,洗疏完毕,赶紧奔小菩陀。小普陀,又名霞屿,南宋时已建有霞屿禅寺和观音洞(补陀洞天)、望湖亭等胜迹,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中补陀洞天是凿成于南宋中叶的一个佛教石窟。虽然不是头柱香,但只要虔诚拜佛也没什么遗憾了。 从小普陀出来,环湖的民居还影影绰绰在烟雾中,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湖面,成就了另一番湖天一色。湖中突然会有一叶叶扁舟从雾中钻出豁然入目,原来渔民已经早就在打捞鱼虾了。岸上的村民也开始忙碌起来了,有的在摘取橘子,有的在路边兜售小商品,有的老人带孩子在湖边散步,人们在忙碌又透着休闲,看起来惬意的很,好一个和谐社会景象! 我们也该返程了,回头远眺左右两山对峙入水,状似双龙戏湖,湖中一堤横陈,依稀还见垂柳依依。“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吟诵西湖的绝句,如今的西湖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中已然是个重彩浓抹的贵妇了,全然失去了素雅淡妆的脱俗和清丽。千年弹指一挥间,如今这两句千古佳句用来吟诵东钱湖倒是再贴切不过了。 秋日的东钱湖是如此的美,我在想,如果是春日烟雨东钱湖会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朋友写于今十一 |
转自: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22&ID=560315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