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虎跳峡滇西北游记(2)驴行虎跳峡 |
[游记]虎跳峡滇西北游记(2)驴行虎跳峡 |
2008-06-10 verycountry.com |
2007-7滇西北游记(2)╟驴行虎跳峡 续上篇…… 驴友,是指旅途中长途行走的人,泛指自助游者。其实一直不太喜欢这个称谓,但今天我们却完成了一次不折不扣的驴行。 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两山并立,形成全长20公里的世界著名大峡谷——虎跳峡。金沙江从峡谷中穿行而过,激荡汹涌、气势磅礴。虎跳峡分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以奇险雄壮著称。其中上虎跳峡宽仅30余米,江心有一个13米高的大石——虎跳石,传说有猛虎曾借此石跃过峡谷,因此得来“虎跳”之名。我们计划一天之内先游上虎跳,再徒步中虎跳,最后过金沙江到大具,三上三下,还需要经历中虎跳的天梯并赶在最后一班渡船之前到达大具渡口。真的能行吗?试试看吧! 7.15上虎跳峡-中虎跳峡-大具 丽江王府的自助早餐给我们留下了最后的好印象,尤其是小锅米线,远胜于昆明的桥香园。8:30以前匆匆赶到长途车站,找到虎跳峡的班车。我们5人是最后一批乘客,车上已坐了一群老外,由一个本地导游小伙儿带领,他们准备徒步虎跳峡。 车子一路颠簸开往虎跳峡,路上从司机大姐口中听到几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因连续几天的下雨,1.中巴只能到售票处,进不了上虎跳,只有小车可以过去(售票处距上虎跳还有不足10公里的样子);2.通往中虎跳的公路有一段塌方断行;3.雨水使江水上涨,坐渡船过江有危险。这么大的事之前竟毫不知情!急忙打电话求证,先问过大具客栈,确认过江渡船正常;再打电话给山白脸客栈,确认中虎跳公路的确已因塌方断路,但可以坐车到塌方处后步行过去换车。那么现在的关键问题就是找车了!司机大姐向我们推荐了一个面包车司机并亲自打电话联系了对方,但这种方式无疑存在串通宰客的风险,见机行事吧! 10:40中巴到达虎跳峡售票处,众人购票(门票50元/人)后各自下车。那群老外本来就是徒步,所以并不在意塌方,跟着导游直奔山中而去,只剩我们5个人无奈地等那辆面包车。天上落下雨滴,不多时车子到了,司机是一个浓眉大眼的胖乎乎的中年汉子,招呼我们过去谈价钱。抱着打一场面对面“价格战”的心理,但还未开口,只听胖哥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们5个人,就给100元好了。”没听错吧!正常情况下这一趟也要150元,更何况像塌方这类非常情况正是司机宰客的好机会。难以置信地瞪大眼睛向对方确认,没错,从售票处送到中虎跳塌方处,对方负责找车从对面接应,最后再送到大具渡口,一共100元。几个人高高兴兴地上了车,一路与胖哥聊了起来。胖哥名叫唐树红,以前开大货跑运输,近两年才卖掉大货换了小面色改做旅游包车生意。据他讲,从售票处到中虎跳,“行内”的标准价是60元,中虎跳到大具渡口40元,多于这个数便是多要了。真是个实在人,令我们顿生敬意。那位中巴司机大姐也算做了件好事,不过据唐哥讲,这些中巴司机们一般不愿将车开到终点上虎跳,所以会找各种理由在售票处让大家下车之后,再找当地合作司机送客人到目的地。 帖子相关图片: (上虎跳) 帖子相关图片: (中虎跳公路塌方处) 饭后要司机把我们送到约一公里外的张老师家——又一个大名鼎鼎的客栈。来这儿不是为了吃饭(还撑着呢),而是进入徒步中虎跳的起点“张老师小路”。13:40直接从张老师家旁的小道下公路,百米之外经过收费小屋,张老师家的老奶奶守在那里充当收费员,向她交费(10元/人)之后进入小路。小路蜿蜒曲折一直到谷底的江边,多半凭借自然地势,一些陡坡、转弯之处经过了人工处理,使得走起来更加容易,这应该是张老师一家人的努力。曾见一网友在游记中提到,这条路并非张老师家所修,而是五十年代政府所建,因此称张老师为大骗子,满篇文章大骗子长、大骗子短,非常滑稽。下车前特意向司机证实了一下,司机说当然是他家修的,否则这种摇钱树当地人怎能容许他一人独享。张老师、还有田娜,这些大山中的居民很有长远眼光,做到这一步,基本是已是坐地收钱了。 下了小路不久就可看到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金沙江水,远远望去更像一条小溪。之后的路几乎都是在树丛中穿行,随着海拔迅速下降,逐级感到闷湿,经过落差巨大的大深沟瀑布,45分钟后下到江边。与人气旺盛的上虎跳相比,这里同样有江水的汹涌与咆哮,不同的是游人只有十余人。江边一个简易窝棚搭起的小卖部,做着为数不多的游人生意,梨子1元/个,脆甜可口。两块十几米的巨石如座椅延至江中,踩着木板上颤危危上到巨石上,这时与江水几乎已是零距离的接触——脚下一米便是滚滚急流,比上虎跳更有贴近感。巨石边缘画有红色警戒线,提示游人不可跨越,否则巨浪打来,会有被冲到江中的危险。几米开外的江中有一块小虎跳石,是个拍照留念的好地方。向下游方向望去,几百米外左右两座巨大的垂直山崖如同一扇大门,江水从门中奔泻而去,门正中江心还有一块巨石,那才是正宗的中虎跳石。中虎跳一段江水在不到5公里距离内落差竟达百米,其磅礴气势堪与上虎跳媲美。前方的观景台上可一览其雄姿,这是中虎跳的第二个收费点儿,但近期因江水上涨而被临时关闭。 帖子相关图片: (中虎跳及天梯) 因为登天梯确定有一定困难,所以当地人在峭壁后身又开凿了一条便道通向崖顶,使“胆小者”有变通之路,但恰恰是这个对比使登梯更具挑战价值。事先已给lp和儿子“打过预防针”,她们知难而退,直接从便道绕了上去,windy母子却早有准备接受挑战。小q看了看天梯,没怎么犹豫便爬了上去,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够酷!自己跟着也踏上3公分粗细的钢筋,迈出了第一步。随着高度一阶阶的增高,略微感到紧张,半空中敢于转头望望身后空旷的山谷,也敢于抬头望望头顶的高度,却不敢向下看。心中提醒自己:这时只想上面的目标,千万不能紧张。不知上了多少阶、上面还剩多高,两条腿越来越发紧,到最后因两阶间距稍大,抬腿竟难以够到上一节钢筋,以至于不得不用手帮一下大腿的忙。这样下去就危险了,一抬头却发现只剩下最后两阶,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了关。lp打电话过来通报,她和儿子、小q已走到前面去了。不一会儿windy也艰难地爬了上来,她们母子让我打心眼里佩服。 凭心而论,天梯并不太险,这是我和windy的同感。可能是因为网上的众说纷云而加剧了内心的猜测,不身临其境则难以准确评估。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上了天梯也解开了一个心结,就像小马过河一样,河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 上面还有一节约5米高的小梯,然后便是看似无尽的羊肠小道。走不多远有一座简易凉亭,累得坐下休息。一个“热心的”当地青年主动搭讪,说后面还有一半的路,这使我们的信心大受挫折。之后的路并不算陡,但我们体力上都出现了问题,每不到百米便被迫站在原地大口喘气,到后来自己被windy落下很远,成了垫底者。lp她们三人早已不见踪影,打过两个电话,能够确认相距并不太远,但又是那么遥不可及。今天在几位妇女、儿童面前“现眼”了!“现眼”的问题还在其次,与爬山不同,现在没有其它选择,只能咬牙坚持。那个当地人一直跟随着我们,不断说些让你泄气的话,到后来开始劝我们骑马。想必这家伙天天如此,作为当地人,很清楚游客此时的体力状况,利用心理战“趁火打劫”地做生意,真是司马昭之心!直到一个拐角处,见他的同伴牵了两匹马守在那里。实在太累了,意志竟有些动摇,心想不然骑马算了,但最后在windy的鼓励下还是保住了“晚节”,最终下定决心,就算“四脚着地”也要爬上去。 lp再次打来电话,称她们已上到了公路,而且这里距终点只剩下不足三分之一的路程。远远跟在windy的后面,觉得自己像蜗牛一样往上走,在登上一个小土坡之后终于看到了公路以及路边醒目的二层小楼“天梯客栈”,这是徒步中虎跳的终点之一。lp、儿子和小q正站在客栈的平台上兴奋地呼喊着我们,鼓足最后一股劲一举上到了公路,成功地完成了中虎跳徒步。估算了一下,从两匹马处到公路最多不过五六百米,但那时因视线的遮挡无法知道,如果真的骑马上来,真是大大的不值!从江边的听涛阁上到天梯客栈,总共用时1小时20分钟,回头看远处的张老师家,距此直线距离不过1公里,中峡客栈刚好在两地中间。从张老师家下公路再上到此地,差不多走了一个锅底形状。 16:40联系“接力司机”的车子过来接上我们出发去大具,没想到这家伙因为生意太忙,在出了下虎跳检票口之后把我们转给了另一辆车。还好他们做生意很讲信誉,虽三次接力,但对乘客来说都能做到无缝衔接。因为之前劳累过度,换车时腿一下子抽筋了,一步一步挨上了车,很久才缓过劲来。唉,又让几位妇女、儿童看了回笑话。十几分钟后车子经过著名的路段“滑石板”,这一段路左侧的山体是不低于60度的光滑石面,其上寸草不生,看上去十分奇特。司机说常会有石头从上面滚落,非常危险,路过的车子都会快速通过,没有司机敢于停留。几分钟后车子拐下了公路,在沙石路面上向江边走了一段,17:00到达“两家人”。 “两家人”不是地名,而是旷野上孤伶伶两座小屋的代称,去大具老渡口的车子最终只能到达此处,下了车还需步行20几分钟才能下到江边坐船。到江边的一段路因为非常不明显,很多驴友都曾走错。本来有攻略可循,但司机的一个好心却不明确的指引使我们误入歧途。沙石路的尽头分出与之垂直的的左右两条小道,正前方则是悬崖。站在崖上已能够俯看到下面的江水和停泊在对岸的机动渡船。此处似乎更加“人迹罕至”,不知一天里能有多少渡船生意。其实下到江边本没有路,只是走得人多了便形成了路——鲁迅先生的名言用在这里非常恰当。lp一马当先右转走下去,很远之后发现不对只好返回,那么向左这条路一定是对的。举目四望,远远看到三个背包的女孩,连忙喊话问路,得知她们是来自北京的自助游者,也正在为找不到路而发愁,于是大家合在一起,这时才又想起了攻略。 |
转自:http://www.verycountry.com/p_57191_1.htm21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