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 云南篇 飞来寺 2005年9月9日 清晨还是有些寒冷,好在我们昨天逛街时为了今天的梅里之行买了羽绒衣。换上新衣服,我们继续去对面吃饺子。退了房,出发了。司机还是昨天的司机,海江,东北汉子,人还不错。 继续昨天去依拉草原的路,在岔路直行,路过了纳帕海的入口,司机说不用买票进去看,路上有一处绝佳的观景地点。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我们停在路边一处草丛边。我看到了好美的景色,不知道要如何以文字来形容。那么纯净的美,值得每个人去全身心感受的美,任何文字在那样的景色面前都显得苍白。纳帕海,森林旁的高原湖泊。 继续在山路上前行,一边是山壁,一边是悬崖,崖下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但被砍伐了不少。司机海江原先是香格里拉林场的工人,他说当时他们砍伐了很多原始森林中的树木拿去卖钱,都是很好很老的树木啊,造成森林大片面积光秃秃的,就连他都时常直叹可惜。再次见到金沙江,是在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处—红军桥(也叫贺龙桥)。车沿着山路盘旋,从这座山翻到那座,海拔时高时低,开始耳鸣,但好在除此之外没什么其他异常。路过一处天葬台,当地人在人死后,先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支解尸体。取出内脏抛于四周,并将骨骸和头颅砸碎,拌以糌粑。群鹫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这种葬法是受释迦牟尼传记中的“舍身饲虎”的精神影响,所以直至今日,仍普遍流行。海江还讲了水葬,在人死后,把尸体卷曲成婴儿出生时的形态,装入大木箱,抛入金沙江。由于普遍实行水葬和天葬,在当地是见不到坟头的。在奔子栏用了中饭,没有点金沙江江鱼,想来那鱼都是吃人肉长大的。饭后在农贸市场买了水果,随意逛逛,而后继续行程。途径月亮湾,一个很著名的景点,去梅里的必经之处。阳光太强烈,让人睁不开眼,站在山头往下望,原本直流的江水,由于前方一座山的阻挡,改变流向,顺着山势打个弯,形成一个月牙状。顺着一个斜坡盘旋而下,来到山谷间的东竹林寺。门口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喇嘛,见到我们,热情地招呼,操着不大熟练的汉语,为我们作向导,没有松赞林寺的宏伟气派,显得宁静,参观了大殿,谢过喇嘛,继续赶路。云南出草药,一路上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草药的香味,路过一处,海江介绍说是正宗出产虫草的地方。每年到了挖虫草的季节,这里会拥满了人,35元一对小虫草,按海江的话说,这东西要长吃,偶尔买些,即便是正宗野生的,却还不如买别的好些的菜呀水果呀食补。这话道也实在。白茫雪山,金沙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峰顶终年积雪不化,是云南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在路边摘来一朵“雪莲”,鲜艳的紫色花朵,在这高寒的雪山地带依然怒放(第二天起了绒,成为真正的雪绒花)。继续向前行驶,来到海拔4292米米的垭口。遇到有一大队学生模样的人聚在那里,似乎打算徒步去探险。过垭口,进入梅里雪山山脉。 梅里雪山迎宾台,13座白塔一溜排开,代表梅里十三座山峰,挂着的七彩经帆迎风飘曳。对面是白雪皑皑的梅里群峰。蓝天、白云、四周苍翠的群山,中央十三座并排的雪峰绵延矗立,气势雄伟。行不远,就到了群山环抱中的小镇-德钦。镇子顺着山势建在山坡上,上有群山,下有澜沧江峡谷,214国道穿城而过。在镇上逛逛,决定还是去住飞来寺。但还是去看了农贸市场,菜品还算丰富,有不少卖蘑菇的小摊,说是从山中刚采回的。又见到大理蝴蝶泉门外买过的野果,但这次的品种不算好,果皮上覆满细细的小刺,有些扎手。路过一座桥,桥下是山水汇流而成的小河,桥边有一块告示,写着山洪、泥石流警告。由于小镇处在群山之中,每当雨季,时常会遇到山洪、泥石流暴发,很危险。听说政府已经打算让小镇搬迁。 车到飞来寺,选了一家住下,来到马路对面,两座绕满七彩经帆的白塔,香炉里烧着松枝,有些烟雾。当然,这不妨碍我欣赏眼前的美景。蓝天、白云,梅里雪山十三座挺立的山峰白雪皑皑,就这么直接地呈现在我眼前。站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在不远的山路转弯处,围着一群人,过去看看,是在收购山里采来的菌类,大约是每天固定这个时候就有人来收购吧,已形成了不小的场面。太阳慢慢落下,余晖映衬下的山峰,有些晃眼。 在住处旁的饭店吃了饭,去了“季候鸟”酒吧,坐了一会儿,有些冷清,九月不是繁忙的游季。晚上很暗,没有路灯,只有香炉里偶闪现零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