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蒲壮所城 |
[游记]蒲壮所城 |
2008-05-22 163.com |
小城寻踪 潘一钢 文/摄 7月最炎热时,苍南好友约我到渔寮去避暑。这是件很快活的事,能泡海水,也能品尝到海鲜,我自然答应下来。其实,这地宕我来过好多遍了,真正的兴趣不在这儿,倒想去一下附近的蒲壮所城。 好友是搞民俗的,与我几十年的深交,二话不说就带我先去了蒲城。他慢慢开着车,让我细觑四边的景致。从马站至蒲城短短的一段路上,屋少人迹亦少,很有一种原生态的味道。野草在田坎旁迎着腥味的海风摇曳;收割后的稻田上歇着两三只麻雀,边觅食边“叽啾叽啾”地叫着;四边错落着由稻草搭就的蘑菇房,让人想起画家笔下那种安详、温馨如抒情诗般的田园风光。 不一会儿,车就停在南边城门下。抬头去觑,城门与城墙很是大气壮观,皆用大块石料垒就,墙的缝隙里爬满了幽绿色的常青藤。有几棵硕大的古树盘在城墙头上,带来一片阴凉,还带来一种沧桑和古意。从瓮城进去,是南城正阳门。门为传统的拱式,门内两侧放了长长的石条让人休憩。此时虽是中午,石条上还是坐了好几人,皆是卖零食的。因无人光顾,都有些困意了。见有人来,忽提了精神,却也不来纠缠,只是默默地看着,很纯朴的样子。 从这里朝城里走,都是地面铺着块石与卵石的狭窄街巷。一路上多寺院庙堂,也有戏台亭阁。民居基本上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五开间或七开间的二进式院落最多,虽不怎么讲究,却也形成一种风格。城池为不规则长方形,里头结构却颇为合理。城内街巷围绕“田”字形设计,街街相贯,巷巷相通,旧时倘若遇战事,疏散起来极为方便。城内古迹颇多,有谚曰:“一亭二阁三牌坊,三门四巷七庵堂,东南西北十字街,廿四古井八戏台”。去看了几处,旧踪古迹完好如初,委实不易。
|
转自:http://baichis.blog.163.com/blog/static/239534200772434222412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