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双林三桥 |
[游记]双林三桥 |
2008-07-01 sina.com.cn |
说到双林,完全可以称得“邂逅”二字。原本和阿黄打算直奔西塘的,后来在随身携带的攻略上发现了双林这个小的不起眼的地方,说它小,不仅是因为地方小,更是由于这里的景点少,不过就是这少得可怜的景点,竟然十分有名气,据说还进过茅以升的《中国古代桥技术》,这就是双林著名的三桥。 (补充资料,关于双林和它的三桥:在双林古镇区中,以“三桥”为代表的桥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据《东西林汇考》记载,历史上曾有桥125座,其中始建于宋代4座,元代1座,明代13座,清代35座。虽经沧桑变迁,大部分已废圯湮没,但至今仍不失为“江南古桥留存集中区”(《中华文物古迹旅游*古代桥梁》之语),仅镇区尚有21座之多。其中镇北的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始建于明代以前,均为市级文保单位。桥长50米左右,且空间水平相距不到360米,为江南仅有。双林三桥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见载于茅以升《中国古代桥技术》和徐望法《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等权威专著,并配以图文说明。三桥造型壮观挺拔,并列鼎峙,气势雄伟,近视依依相望,远眺层层相叠,有姐妹之称,又有凤凰尾之说。三桥结构巧妙,工艺精湛。桥上构件实用而美观,具有较高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万元桥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代康熙、雍正两代都曾整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在三桥中,此桥最为挺拔秀丽。桥上石栏凿有狮子10对,憨态可爱。化成桥,俗名塘桥,建于元延年间(1314—1320年),初为木桥,至明嘉靖中始改石桥。志载:“桥畔向缆客船,多乘夜行,谓之夜船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燃如昼,四方商贾望杆云集。”桥高6.6米,长46米,宽3.4米。万魁桥,左禹王庙北,最初为木桥,至康熙元年才砌石,其后多次修建。桥高6.8米,长51米,宽3.2米。三桥雄峙双林镇北,景色无比壮美。湖人郭益杨曾为文描绘:“三桥高长相匹,鱼贯而列,蕴含着吞吐沉浮的气势。乘船时在远处看去,随着船身的波动,就会看见三桥层叠上下,仿佛彩凤摆尾。尤其是黎明时分,在万魁桥孔中看日出,朝阳喷薄,云蒸霞蔚,三桥‘甲光向日金麟开’,则又似游龙腾游于烟波之上……此外,双林还以生产绫出名,双林镇出的绫在清代就是装裱字画的主要材料,直到现在故宫博物院还从双林镇购买绫。) 双林小镇坐落在杭嘉湖平原中心腹地,距南浔有24公里的车程,在南浔的泰安路汽车站上了去双林的中巴,车票只要五元,一路上渐渐地出现了乡野风光,时不时还有几幢修建的不错的两层小楼映入眼帘。空气比较清新,弥漫着农田特有的清香,让人的心情也变得不错起来。 整辆车没几个人,行驶了几十分钟之后到达了一个更小的汽车站,双林到了,一下车,我们就找了辆三轮,让师傅带我们去三桥,他一开始居然没听懂我们要去哪里,显然在这座还不怎么为人所知的小镇上,我和阿黄这样的背包客还不太多见。直到后来我说了万元桥,师傅才恍然大悟。双林看来是个半村半镇的小地方,一路上七拐八拐,灰尘也很大,就在一条河边,三轮车为了躲避前方过来的另一辆三轮,闪躲不及,居然翻倒在地,多亏我和阿黄眼疾动作快,跳下三轮躲到一旁,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经历了这样的磨难,心里都有些怦怦跳,还好后来师傅骑得稳当多了,我们也叮嘱他慢慢来别急。过了不久,就来到了传说中著名的三桥,先来看看万元桥远景 1. 万元桥远景 万元桥在明嘉靖年间曾遭倭寇破坏,清代康熙、雍正两代都曾整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重建。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在三桥中,此桥最为挺拔秀丽。桥上石栏凿有狮子10对,憨态可爱。 随后来到万元桥桥头,才立起一年多的石碑已经被涂上了中国特色的办证字样: 2. 万元桥桥头 ps,桥上的狮子的确可爱 其实拍摄这三座桥最好的角度应当是在河中的船上,能够拍出这三桥环环相扣的感觉,可惜我和阿黄没有这等条件,只好站在魁梧的万元桥上拍其余的两座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3.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a341a01009oan.html64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