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浙江西天目山 |
[游记]浙江西天目山 |
2007-07-16 tuniu.com |
交通: 坐火车至杭州东站,乘11路到汽车西站,换乘到临安的大巴,11元,1个小时到达临安西站。站内换乘到西天目山的班车,如没有,可乘到昌化的中巴,在藻溪下车,票价4元。在叉路口下车后,换乘中巴到白鹤乡。注意车主会说10元直接到西天目山,只要出3元到白鹤乡,否则费时又费钱。下车后,我们三人出10元合租面的上山。(西站下午14:15有直达天目的班车。)山门费5元/人须另加。参观完禅源寺后,沿小道上山,门票40元。天目山海拔1507米,负重登山到极顶约3-4个小时。早上可到仙人顶观日出,仙人顶不允许野营,可沿东边小路下山约15分钟有一块平地可供野营,早上也可观日出。 第二天下山,沿途可观各个景点。西天目山大树成荫,空气清新,夏季适宜避暑。山顶或开山老殿处可供住宿,条件较简单,20元/人。山脚有天目山庄供休闲住宿。到了山脚后可按原路返回,也可租面的直抵近日热点龙须沟。天目山是个进行生态游,森林浴的好地方,山路两旁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走得热了,在山泉边小坐一刻,一阵山风吹来,遍体生凉,夏天去尤其适宜。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山体由东、西两山组成,东边的叫东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顶,海拔1478米;西面的称西天目山,绝顶仙人顶,海拔1506米。两山峰巅各有一池,都称“天池”,左右相对,宛如巨目仰望蓝天,天目山由此得名。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山体由东、西两山组成,东边的叫东天目山,最高峰大仙顶,海拔1478米;西边的叫西天目山,绝顶仙人顶,海拔1506米。两山峰巅各有一池,都称“天池”,左右相对,宛如巨目仰望蓝天,天目山由此得名。 天目山山体古老,历史悠久,峰奇石怪,谷幽泉清,素有“江南奇山”之称。在西天目有4溪、5潭、6洞、7涧、8台、9池、12岩、27石、28峰。东、西天目山,无山不奇,无水不秀,真可谓峰回路转,形态各异,鬼斧神工,天造地设。清朝浙江省提学佥事大参谷近沧在天柱峰题镌“天下奇观”四个大字,就是对天目山的精辟概括。 天目千重秀,林木十里深。天目山素有“天然植物园”、“森林公园”和“大树王国”之称。这里的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形成了江南独特的高大茂密的森林景观和由多样植物组成的繁茂融洽的植物世界,被称为世界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宝库”。西天目山的植物以“古、高、大、稀、多、美”称绝。 天目山保存有许多古生代孑遗植物,如野生银杏、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据《中国植物志》载: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西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银杏林,有“活化石”之称。 西天目山以“大树华盖”闻名于世,拥有世界罕见的大柳杉群落。据1982年测定,胸径2米以上的有19株,1米以上的近500株。最大的胸径2.75米,单株材积75.42立方米。胸径1米以上的其他树种也很多。 天目山有国内最高的特有树种金钱松,树高57米,被称为“冲天树”。高40米以上的树木,不计其数。 天目山有许多特有种,如天目金粟兰、天目铁木、天目朴、天目蝎子草、羊角槭、天目蓟、天目风毛菊、天目贝母、天目凤仙花、独花兰、象鼻兰等,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其中二级保护植物12种,三级保护植物23种,占浙江省保护植物的64%。 天目山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计246科,974属,2160种,其中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藓类植物222种,苔类植物69种。可供药用的有1200余种。以“天目命名”的植物37种,国内外采自天目山的模式标本植物有83种。 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图画,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皆美。春天,木兰报春,野樱怒放,红白相映,鲜嫩欲滴。夏日,绿茵铺盖,凉风送爽,飞瀑流泉,清幽彻骨。入秋,青柯红叶,古寺淡林,烟凝山紫,绮丽交错。隆冬,玉树银花,蜡梅吐艳,烟林带长袖,云暝争雪飞。 丰富的植物资源及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各种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里有哺乳动物74种,两栖动物20种,爬行动物44种,鸟148种,昆虫1853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兽类14种,鸟类19种,昆虫类3种。产于天目山的昆虫模式标本169种,以“天目”命名的昆虫54种。 天目山历来为宗教名山。西汉时即有道士在此修炼,东汉《大藏洞渊集》称天目山为“三十四洞天”。佛教始于晋代,后为临济正宗中兴之地,是韦驮菩萨的道场。历代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有僧侣多达1000余人。天目山在宋、元、明、清四朝,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发祥之地,日僧至今称天目山为祖山,清康熙四年(1665年)建成的禅源寺,至今仍为游人膜拜瞻仰之所。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无数名人学士,留下了不少文艺佳作,赋予西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赋有“实览历兮此名地,故傲游兮兹胜所”的诗句。南朝梁庾信赞西天目山“洞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婉婉藤倒垂,亭亭松直竖”。唐代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有“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余踪”等诗句。白居易有《新妇石》诗篇遗世。宋代苏轼、元代的张羽,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章。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西天目山穷幽探奇,吟咏志游,留下诗文160多篇,刘基、徐渭、袁宏道、王在晋、袁炜、黄汝亨、释大香等都留有诗文。 天目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使天目山成了避暑、休养的理想场所。 1986年,国务院把西天目山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天目山管理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在加快自然保护区全面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事业。近8年,各项设施建筑总面积2.6万多平方米,其中新建宾馆、招待所、休养所1.6万平方米。现有床位1300张。改造公路18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还安装了程控电话,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站,整修了名胜景点。为了适应科研与教学的需要,还建造了2400平方米的自然博物馆,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为了有效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迎接21世纪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旅游热,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扩大3倍,达到4284公顷。现在,天目山已成为“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胜地,可以适应多方面、多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作者:lv_travel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5 次, 发表于 23点22分, 推荐给好友 pksleep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30642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