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冰糖葫芦 > 日志 2007-01-06 | 八字桥的冬天 标签:记忆 故乡 小时候常听到一句谚语,叫“穷宜陵,富丁沟,小小樊汊赛扬州。”还听说有句“江南的奔牛,江北的丁沟。”说实在话,小时侯是以生在丁沟为自豪的,八字桥就是它曾经繁华的见证。 外公就住在八字桥头。两间门面房,做着祖传的毛笔制作生意。里间是作坊兼卧室,外面就是柜台了。听外公说八字桥周围有四五家这样的毛笔店,一个小镇上有且有这么多象征着繁荣与品位的毛笔店在这一方着实不多。 八字桥下是充满活力的三阳河水,略微泛着土黄色,墨绿色的水草在水边招摇。两岸错落地挨着一爿爿小吃店、客栈,说是建在岸上,实际有大半在水里。一年四季,初冬是三阳河航运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八字桥最热闹的时候。南来北往的货船在这里聚集,交易的、歇脚的、过宿的都在八字桥上了岸。谈拢了价钱,便吆喝一声“来两碗水饺嘞!”算是有了合同,下了定。到傍晚,河两边的这些房子里都亮起了灯光,船家也掌起了可防风的马灯。三五个米商、鱼贩,搓了半天的麻将,刚好把输掉的赢来的那点作项在饭馆吃光喝完,显得全无拘束,理所当然。 还有两个颇讲情调的头面人物,得选一个包间儿,有朝河的窗户的。临窗一坐,二两老酒,一碟花生米,一碟皮蛋,两个狮子头就先喝起来了。夜色渐渐深了,两岸的灯火照得三阳河如同一条大街,有时临窗的酒客还能和老友隔着河打声招呼。“人在河边坐,船在水中行;隔水相对饮,不知夜以深。”这不象是诗的几句话却是外公曾经引以为豪的大作。 可惜,以八字桥为中心的一条水上街市在抗战期间毁于日本鬼子的一把大火,只留下了孤独的八字桥,一条坚韧的青石板路和几个饱经风霜的石墩,其他的全无踪迹了。冬天的八字桥,有点冷清、寂寞! 八字桥也早已成了丁沟的老街,但总体上苏南的快速发展早已把苏中远远地甩在后面了,“穷宜陵,富丁沟,”“江南的奔牛,江北的丁沟。”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了。但愿家乡乘着如今的大好形势,迎头赶上,奋勇争先,再现昔日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