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绍兴游记之三――兰亭 |
[游记]绍兴游记之三――兰亭 |
2007-07-16 tyyyz.cn |
[原创]绍兴游记之三——兰亭 兰亭 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使人们知道了苏州的寒山寺;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也使滕王阁和岳阳楼名扬天下,被人推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墨客登临抒怀,赋诗作画,留下多少了风流佳话。 同样,王羲之和朋友的一次偶然雅集和他乘兴挥就一篇《兰亭集序》,也使兰亭早在1600多年前就成为了旅游胜地。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当年越王勾践曾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而得名。而今,兰亭已成为绍兴当家的旅游产品之一,其所在地也称之为兰亭镇了。 一、鹅池和鹅池亭 古时的文人雅士,大多有自己的钟情之物,或入诗、或入画,给后人留下许多风流佳话。陶渊明爱菊,陆游爱梅,周敦颐爱莲,林逋则不但爱之有加,而且终身为伴,被后人称之为“梅妻鹤子”。而王羲之却爱鹅。 李白在初入会籍时写的一首题为《王右军》诗云:“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就是说王羲之书写“道德经”换鹅的趣事。 进兰亭景区大门不远就可看到一个挺大的水池,这就是当年的鹅池。池水清澈,秋风过处,不时飘下片片落叶,荡起微微漪涟,池中有不少白鹅来回游弋,曲颈高昂,红掌轻波,显得十分幽雅而高贵,引来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岸边,轻抚着一只大白鹅洁白的羽毛,而大白鹅安详地站在旁边,既不躲避,也不反抗,任其抚摸着它那洁白的羽毛和高昂的头冠,好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的图画! 王羲之不但喜欢看鹅、养鹅,而且喜欢写鹅字,在他足迹所到之处,几乎处处都留下了他写的“鹅”字。据说,天台的国清寺、庐山博物馆、西安碑林、香港九龙等地都有王羲之的一笔“鹅”字碑。 如今,大白鹅不仅是兰亭的一大景观,而且也成了兰亭人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一个重要项目。当地政府给兰亭大白鹅注册了商标。使兰亭白鹅在市场上声誉鹊起,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从中也可见绍兴人的精明之处。 池左旁是一座式样特别的石质三角形鹅池碑亭。亭中立一镌有“鹅池”的两字石碑,此碑系清同治年间立。“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写,据传,王羲之正在写“鹅池”二字时,刚写好“鹅”字,就听到接圣旨的呼声,王羲之不敢怠慢,立即搁笔接旨。其时正在父亲身边观看的王献之,忍不住提笔续写了一个“池”字。 一碑二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成为千古佳话。因此人称此碑为称“父子碑”,又因父子二人同是著名书法家,因此使此碑身价百倍。 二、兰亭碑和御亭碑 跨过鹅池上的三折石板桥,步入卵石铺成的竹荫小径,迎面就是康熙御书的“兰亭”碑亭。碑亭呈四方形,背面临水,显得十分古朴典雅。 现在的“兰亭”碑,碑面“兰”字缺尾,“亭”字缺头,成了那个年代的见证。然而,虽为残碑,但其字体依旧骨肉丰满,古意盎然。 御碑亭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此碑虽经风雨,却保存完好,在文革期间,这个典型的封建垃圾居然逃过一劫,毫发无损,也使人不得不佩服绍兴人的机智。 据导游小姐介绍,当年为了使这块御碑保存下来,景区管理人员用厚厚的白石灰涂遍了整个御碑,然后用红漆在碑的一面写上“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另一面写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最高指示在此,谁还敢动手动脚?我想起了鲁迅的一句话:“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用在这里,我想先生大概不会对拉大旗者横眉冷对的吧? 流觞亭前,有一处修竹环抱宽阔平地,一条“之”字形小溪蜿蜒曲折于其中。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在游人的眼中,这条小溪是一条再也平凡不过的一弯流水;而正因为有了王羲之和他的乘兴之作《兰亭集序》才使这弯溪水名扬天下。 流觞则是指的是漂在水上的酒杯,诗人临水而坐,一觞一咏组成了著名的曲水流觞。可以说,没有当时王羲之等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就没有《兰亭序》的诞生,当然也不可能有今日的兰亭,曲水流觞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 弯弯曲曲的溪水穿过茂密的翠竹丛,带着秋的心声,带着偶尔落下的黄叶,从上流缓缓而下,溪水清澈见底,时而可看见不知名小鱼在水中游荡。斜阳懒懒的映射到水面上,泛着金色的鳞光。我静静的坐在曲水旁,遐想着当年曲水流觞的盛况。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文章也旷达洒脱,逸趣无穷。神来之笔,竟成千古绝唱!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把《兰亭集序》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从此也被后人尊为“书圣”,兰亭也因此而成了历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及其他文人雅士的朝圣之地和江南的著名园林。 从此,曲水流觞活动成了文人墨客一项高雅聚会活动,宋代的黄庭坚在宜宾根据《兰亭集序》的描述建造过“流杯池”,桂林也发现过宋代时“曲水流觞”的遗址,而这项活动也渐渐流传到民间,一直到清代才渐渐湮没。 兰亭,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全国各地诗词作者和书法家、画家前来参观游览。目前,这里每年都要接待十几批书法家仿效古人进行“曲水流觞”活动。 |
转自:http://www.tyyyz.cn/dispbbs.asp?boardID=4&ID=3115&page=33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