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兰亭名士醉水乡-绍兴 |
[游记]游记兰亭名士醉水乡-绍兴 |
2007-07-16 readred.com |
【游记】兰亭名士醉水乡-绍兴 节选自旧文《烟雨六月上江南》 (四)绍兴——兰亭名士醉水乡 车驶出了杭州,转上了沪杭涌高速公路。渐渐地,两旁的山多了起来,是江南特有的灵秀幽微、青翠葱茏的小山丘,一个个的列在路两边,如玲珑的小馒头一般,加上路旁不时涌现的一个个碧绿的池塘,池塘里田田出水的荷叶,真个车在道上走,人在画中游。江南,真是处处皆风景。 而我将要去的地方是绍兴,有道是“东南山水越为首,天下文章数会稽”,绍兴之美,在于景如诗画,而绍兴之美,更在于景含文化。绍兴自古名人辈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卧薪尝胆”的勾践,“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陆游,“曲水流觞,兰亭雅集”的王羲之,“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徐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还有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我怀着无限的景仰,追寻着前贤的足迹,以一颗虔诚的心,告慰万载的英魂。抬眼望,天放晴了,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到了绍兴,下榻于整洁舒适的绍兴大酒店,稍事休整后,看看红日西沉,我便出了门,坐上车,告诉司机:“去咸亨酒店。” 今日的咸亨酒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惟有店前的孔乙己塑像,似乎还在弯着腰,拈起一粒茴香豆望着众人:“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我来到青砖地面的店堂里坐下,要了一碟毛豆,一碟河虾,几个咸水粽,就着一罐椰子汁,悠然地喝了起来。一边打量着眼前的咸亨酒店:墙还是那样斑驳简陋的墙,墙角随意放着的酒坛,似乎还飘着旧时的酒香……而记忆中落魄的读书人,也许在下一刻就会蹒跚而来,对柜里说:“要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我慢慢吃完酒菜,起身去那当街的曲尺形大柜台里结完帐,最后回首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咸亨酒店,只见川流不息的食客来了又去,而那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 30日一早,我来到了沈园。沐着江南雨后初晴的阳光,我来到这座在心里萦想了千百次的庭园。站在门口的“断云(缘)石”边,我凝视着石正中的那道断纹,默想着《钗头凤》的诗句:“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我想着陆游和唐琬的故事,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悲剧,在陆游心底里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后来陆游曾多次吟咏沈园,追念唐琬,他75岁时作《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84岁时作《春游》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终其一生,都对唐琬一往情深。 《钗头凤》八百多年来,倾倒过无数才子佳人、文人墨客,成了千古名篇,沈园亦因此成了千古名园。 我走进深深的园门,走过峭然独立的诗境石,走过满池绿荫的荷塘,来到唐琬曾临波照影的伤心桥上,悄然思立片刻,抚今追昔,感慨不已,于是也填《钗头凤》一阕:“沈园柳,今依旧,伤心桥上人空瘦。 桃花妍,莲花白,一池春水,毕生情怀。埋、埋、埋……” 那座刻有陆游、唐琬所作的《钗头凤》的词碑,在绿荫掩映下露出了风雨侵蚀的班驳墙面,岁月沧桑,光阴似箭,而人世间美好的情感,却长存于天地苍穹,如日月星辰,永恒不灭。沈园的传说,因此而万古流传。 从沈园坐乌蓬船去东湖,行程共需一小时左右。第一次坐乌蓬船,感觉十分兴奋,当老艄公慢慢将船摇离沈园,沿窄窄的河道一路划向东湖,我便戴上那顶“渔夫帽”,悠然地观赏起两岸的风景来。老艄公用绍兴话和我交谈,夸我的“乌毡帽”十分漂亮,于是我们相对大笑,船下桨声欸乃,似乎也要加入这欢乐的合唱。 一路小桥流水,船儿从桥洞下穿过,岸边不时掠过一户户临河人家,水乡江南的风韵,第一次这样真切地从我面前流过。石阶上有妇人和少女洗衣,窈窕的身影,清脆的捣衣声,引得我伫目凝视,而水乡女子淡然望我一眼,又低头弄衣。浣衣者和观光客,谁更悠然? 船到东湖,我弃舟登岸,穿过曲桥,逶迤进入幽深的园门,只见迎面一副对联:“此是山荫道上,如来西子湖头。”游东湖,坐船必不可少,于是,我又上了一艘乌蓬船。白发苍苍的艄公精神矍铄,一边划着桨儿,一边用我半懂不懂的绍兴话一路介绍着东湖的美丽风光。 船从曲曲折折的河道上飘过,两岸翠竹掩映,有小径一直通向幽静的山峦深处。我坐在船头,感觉小船似乎正在驶入桃花源。船慢慢摇过小桥,湖面豁然开朗,一阵凉爽的清风迎面吹来,眼前满是是碧波荡漾的湖水,令人不禁心旷神怡。岸上绿荫掩映中露出一座青砖瓦舍,这便是著名的陶社,是纪念绍兴先贤同盟会烈士陶成章的。绿水青山,也堪慰英灵了。 小船穿霞川桥,过饮绿亭,仙桃洞早已静侯。这里水若处子,静中见活泼;洞如石屋,幽深不可测。中间一道石墙,上面留有一个洞,形状若桃。洞侧一副对联,令人深思:“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很夸张,但又让人觉得很有趣味。 转过仙桃洞,忽见前面悬崖临水,陡峭险峻,迎面的石壁上刻有郭沫若的诗:“箬赍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老艄公介绍说这些陡峭的险壁便是自秦朝起,经一代又一代的采石工辛勤开采,石山被凿去了将近一半,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巧夺天工的造化风景。小船划进陶公洞,洞内水色黛绿,望之幽幽生凉。抬头仰望,我惊叹竟有如此奇观:只见四面峭壁林立,向天空直插上去,围成一个洞口,人坐船上,真如坐井观天。我用船桨击水,如同在一个巨瓮中击掌,声音十分奇妙。 东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东湖多深潭,潭潭见清影。东湖之美,真值得亲身去体验一回,正是: 莫说西湖景独魁,东湖潋滟亦如瑰。 绍兴的山水,自有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我在青藤书屋,看屋前的自在石,石上映满了翠绿的苍苔;看屋后的青藤盘曲遒然,更显得古拙苍劲。我念着徐渭自题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观摩着那墨汁淋漓、惊心动魄的手迹,想着这位天才艺术家坎坷磨难的一生,不禁唏嘘不已……而兰亭“曲水流觞,修禊雅集”的千古风流盛事,更是令我无限向往。当我细细欣赏着那“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书法艺术,一遍遍地想象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兰亭雅事,羡仰之余,不禁想着什么时候能与天南地北的好友一起,畅游湖山,结集吟社,一酬知己情怀,那该会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 后记: 车驶向杭州萧山机场,7月1日,我结束了绍兴的行程,即将动身回广州了。一路上收到朋友们的短信不断,祝福的话语不停地向我传来,几天来欢聚的情形又一一浮现心头,我不禁泪光盈盈。老公也打来电话,笑着叮嘱我要把心带回家,不要遗在了江南。我笑了,真知我者也,我的一颗心,早已经醉了,醉在江南明媚的天空下,醉在江南秀丽的山水中,更醉倒在江南浓浓的情谊里…… 2003/7/8全文完 绍兴——东湖美景 |
转自:http://www.readred.com/bbs/viewthread.php?tid=19425&extra=page%03D373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