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兰亭游记

[游记]兰亭游记

2008-01-12    sina.com.cn

兰亭游记

对于兰亭,我有过太多的向往和景仰。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已经不止百次千次欣赏过《兰亭集序》的冯承素摹本。虽然仅仅是摹本,但已经让我痴迷不悟了。在去绍兴游览的日程安排里,兰亭是雷打不动的。虽然,再也看不见王羲之真本《兰亭集序》了,但哪怕见一见兰亭,也能稍稍宽慰我对书圣多年的眷恋啊!

还没到兰亭,车窗外就隐隐约约地看见被雨水洗过的会稽山,果然是茂林修竹,竹海无边。我情不自禁打开车窗,一股清新宜人的轻风扑面而来,全身似沐浴后夜半出来纳凉,无处不舒坦。

车一到兰亭,我就迫不及待地第一个下车,想尽快投入诗情画意的山水中。兰亭虽小,但曲径通幽,让人有“云深不知何处”之感。

竹径通幽处,兰亭草木深。走进修竹深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鹅池,前方一亭中立有石碑,上书“鹅池”两字,“鹅池”现在依然有群白鹅昂头向天歌呢。鹅池不是墨黑色,我看到的是清者自清的恬静,王羲之在此留下了永远的勤奋和高洁。

绕过鹅池,就来到了“曲水流觞”了。修竹林的边上,秀雅的石岸之间,有一弘清泉,正缓缓流淌,这就是王羲之们漂酒杯的所在了。水依然是那么清,从古时流到今天,可是酒杯哪里去了呢,还有那些文人雅客何处去寻呢?我呆坐良久,只见惠风和畅,竹叶籁籁,手撩清水,怡然忘情。

前面就是“太”字和墨缸了,这里记载着天伦之欢和天才的真谛:当年王羲之看年幼的儿子王献之写个“大”字,没说什么,就在底下加了一点成“太”字。王献之拿着此字想让母亲夸奖,不料母亲说:“吾儿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后来王献之苦练成为父亲的书法继承人,与父亲一道被史称为“二王”。

在“太”字碑边上,是清代康熙和乾隆祖孙两位皇帝的御碑亭。御碑亭据说重达3600斤,正面是康熙手书的《兰亭集序》全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竹修林,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碑背面是乾隆的《兰亭即事》诗文,诗曰:“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
碑后,又新建了兰亭书法博物馆,展出古今书法精品。近年许多书法家每年三月初三,都奔赴此地怀古续胜,举行追慕先贤的兰亭书会。

与康乾碑相近的是王右军祠,我像朝圣一样,口中念着一副对联:“书到兰亭无颜色,贵至此地敬前尊。”是啊,到此地来的人,谁不景仰“天下第一行书”的书圣?景仰书圣的为人,景仰兰亭这一文化源地!

要不是唐朝第一人的李世民想独占这个“天下第一行书”,把它带入坟墓,恐怕我们今天,还真能看得到呢。书圣之所以被称为书圣,尽管全是后代临摹本,但也能从中想像书圣当年的飘然如游龙似的点捺竖勾、横撇弯挑的风采。

兰亭此处,有卖扇子的、镇纸的、竹雕的、字画的,也有卖书法作品的,都是书写的《兰亭集序》,上面的墨迹大多取自冯承素的摹本,书法优劣不一。寻常人只管买的是写有此文的折扇。折扇轻摇,新墨飘香,在竹径中漫步,倒也雅致得极。书法博物馆后有一条路,直通会稽山。山脉蜿蜒,缓缓起伏,青黛一色,如诗如画。但是我最终没有上山,只沿着竹径在山前荷花池旁及茅草亭边徘徊。

上车时,小雨又再一次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为了使我与兰亭间有个信物,在最后匆匆离开时,我买了一把冯承素摹本的纸扇,希望能沾上点儿书圣的灵气。

车子飞快跑起来,离兰亭越来越远,但我的心却没有离开兰亭,始终跟随着书圣的笔法在飞扬!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f7403010006h2.html21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